真实的庞进

——读《卓立苍茫》有感

龙人  2010年3月13日

 

再次与庞进老师见面的时候,他给笔者准备了一份厚礼:赠送给笔者他的近作《卓立苍茫》。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试着翻开庞老师的著作。没想到,每一篇短文都让笔者感慨许多。

自从15年前离开中国,笔者常常讲自己比作“流浪的狗”,因而大多是居于定居,行无定所。尽管自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但已经相当长时日没有读到类似庞老师的《卓立苍茫》,因此,笔者有一种废寝忘食之感。

在《卓立苍茫》中,庞老师没有谈世界大事。而是从他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或者他经历过的小故事中,用自己的笔,成就了非凡!这是我认识到庞老师的第一个特点:一个笔耕不断的人。但庞老师绝对不是简单地由笔而耕,写在白纸黑字上的小文,全是他心的耕耘,脑的开拓。由于龙凤文化有幸认识庞老师,相信,从他的文字,笔者能够认知庞老师。这可能也是庞老师与笔者第一次见面时,就说起我们之间的“龙”缘吧!

第二,庞老师是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人。长期生活在西安,庞老师当然对西安最有体会。在《卓立苍茫》中,有关西安和西安人的小文就有好几篇。从这些小文中,无论激情洋溢的赞美之长文,还是针砭时弊的小品,庞老师对西安的热爱无不跃然于纸上。尽管他使用的文题,诸如《西安人:简单与粗率》、《西安人:贪小便宜?》会让许多人可能会感觉不自在。但正是在这种看似批评的散文中,作为西安人,庞老师感到自豪与骄傲。

第三,庞老师是一个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人。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常常给我们强调,要写好一篇作文,一定要热爱生活,并关注她。可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笔者很难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在阅读《卓立苍茫》的时候,笔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就是,每一篇散文都是庞老师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体现。在《儿子与孙子》一文中,庞老师就从饭桌上的感慨话“我们这一代人最悲惨了,在儿子跟前是儿子,在孙子跟前是孙子”开始。他没有满足于这表面现象,而是深刻地思索,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传统伦理角度考虑,老子大于儿子,儿子大于孙子,是一个不容颠倒的管理序列,必须坚持;从生物进化和观念更新的角度考虑,孙子大于儿子,儿子大于老子,可能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庞老师进而提出在现代家庭里,如何正确处理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假若没有庞老师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他是无法写出这样的道理来的!

第四,庞老师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通过一系列的小散文,可见庞老师目光所到之处,都能引起他的用心思考。正是在这种思考无所不用的情况下,庞老师的笔可以让读者处处感受到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对未来的关注。也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关注,庞老师那种胸怀——追求和美,就让人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在《我们的项链》中,庞老师在游览泰国,泛舟美丽的湄公河时,就联想到“八水绕长安”的历史和现实。在《走城河》一文中,庞老师利用当年“非典”特殊时期,徒步圈点30里城河,让读者既体验到污染严重的现状,又从几个小型的场面,触及到造成城河污染的原因。无比心痛的同时,可能也会让读者去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也有自己熟悉的动作。

最后,笔者还是要说明,从一本书是很难完整地去认识一个人的。正是由于人的复杂性,对人的认识一定也是由点及面的。在今天,笔者写下上面的话的时候,相信,一年之后,这些内容不会减少,只会补充更多的方面。假若不信的话,我们明年再谈庞老师。

(原载多伦多《信报·衣食住行》2010年3月12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