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独特的龙图腾

2009-06-12 汉网-武汉晚报(武汉)  

 

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而武汉龙文化又另有特色。

武汉龙文化促进会顾问王玉玺称:在中国的龙文化体系中,常多见的有布龙、高把龙、羽龙、草把龙、板凳龙及其他不多见的锣龙、多节长龙、低龙、贝龙、瓷龙等,而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武汉高龙较之其他龙的品种和舞技实属罕见。

武汉高龙的发祥地在武汉市汉阳地区。汉阳江堤乡、永丰乡等地从古至今都时兴舞高龙。其中江堤乡渔业村高龙队、永丰乡龙阳村高龙队是杰出的代表。武汉高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属切割式结构。其造型奇特,从扎制框架开始就讲求篾竹工艺的完整性;龙身则是由13或17个太极、八卦图形灯的灯节用绳串成一体,其表现出的和谐意蕴是其他龙的品类中所没有的。

武汉高龙的“开光显灵”与“升天入海”同其他民间民俗传统祭祀一样,都要举行庄重肃穆的仪式。

高龙的舞法与所有的龙灯舞法不同,属于竖式(立式)舞法。高龙的舞技主要有:叩、扫、举、抖、顶、托等。而被人们称为神功绝技的“口衔齿托”则是舞龙技艺中难度最大、最为惊险的动作。扛起五六十斤重、五六米高的龙头,舞龙者须将高龙主骨底含在口里,由下齿托住,双手撒开,双手击合,双膝跪地,前后左右跪蹉,实为奇招。

无独有偶,汉绣传人任本荣先生有一样压箱宝“九龙腾江”。每幅绣品上都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猛龙。深蓝、靛青、金黄、暗灰、亮紫……一共九条龙。汉绣针法与国内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四大名绣”迥异,但极具地方色彩。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袁世海及汉剧大师牡丹花、陈伯华都曾订制过汉绣戏衣。1915年汉绣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牌。用代表武汉绣文化的汉绣飞针走线绘就的九龙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画卷,它具有地域性特点,表现的并非北方皇权的威仪,呈现的是汉江上的龙图腾。它象征着勇敢的楚地人热爱和保卫长江,守护家园。曾有企业想高价收购这幅“九龙腾江”,被任本荣婉言拒绝了。他说:汉绣文化中的意义和心血,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武汉人用自己的心眼勾画自己心目中的龙图腾,对中华龙文化加以有创意的发扬光大,这是武汉人对中华龙文化的独特贡献。

(本文来源:武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