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进:一句话让我“扑腾”一辈子

三秦都市报 2011-03-29  

 

记者:据了解,您研究龙文化已经有20多年时间,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进入到龙文化研究的领域中?
庞进:“一句话,一辈子”,是一首歌中的一句话。那是1988年初,单位上的一位同事举行婚礼,宴会上我有幸与在西北大学历史系执教的韩养民先生坐在一起。韩先生当时正在主编一套“中国风俗丛书”。席间,韩先生扭头对我说:“再过几天就进入龙年了,龙的习俗这么多,到处可见,还没有人写,庞进你能不能写一本《龙的习俗》,作为中国风俗丛书中的一本?”韩老师的话说得有点突然,我当时是略有迟疑,但随之就答应了下来,说:“让我试试看。”就这么一句话,使我一脚踏进了“龙文化”这样一个神奇万方、魅力无穷的领域。而且,恐怕差不多一辈子都要在这个领域“扑腾”了。
记者:龙被喻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龙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在当今社会是否受到挑战?龙文化的研究在学界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庞进:绝大多数国人对龙文化都是认同的,也有极少数人不认同。他们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龙在历史上曾象征专制帝王,二是在西方文化中,“龙”即“dragon”,是恶魔怪兽。这两个问题经过一番讨论,可以说认识已趋于一致。
对龙的象征专制帝王的问题,当然需要认真分析、清理、批判。龙作为帝王皇权的象征,对龙的地位的提升、影响力的扩大、世界各国对龙的了解和认识有正面作用,并非一无是处。一些帝王做了许多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的大事好事,不能一概否定。如有“祖龙”之称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应“赤龙”之兆的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有“龙凤之姿”的唐太宗的和蕃之举,对龙文化情有独钟的康熙皇帝奠定了广阔的中国版图,等等。总之,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历史的客观的具体的分析,有扬有弃,既不能简单、粗率、偏激地揪住已经认识清楚的负面内容不放,也不能将与皇权沾边的事物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抛弃。
西 方 文 化 中 的“dragon”,虽然至今还译为“龙”,但与中国龙无源流关系,属于另一种象征物。是早年翻译中外书籍的时候,将两种不同的象征物搞混了。目前的情况是,西方人大都已知晓中国龙与dragon的区别,有的文艺作品还借鉴、参照中国龙的正面形象,使dragon“改邪归正”。
至于龙文化研究的状态,可以说是与时俱进,朝着两个方向推进,一是系统化、理论化;二是物象化、普适化。
记者:您曾出版过多部关于龙文化的研究专著,又创建了“中华龙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了中华龙凤文化网站,还担当全国多处龙凤文化项目的顾问、策划等,从一个“思想者”转变为“行动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样的转变?
庞进:我觉得“思想者”和“行动者”不矛盾,“思想者”可以是“行动者”,“行动者”也可以是“思想者”,“思想”指导“行动”,“行动”体现“思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先后受聘担任浙江龙游、广东深圳、河南新安、湖南凤凰、海南定安、贵州余庆、陕西榆林、四川南充等地龙凤文化项目的首席专家、文化顾问、总策划等,这些项目有的已做成开放,有的正在施工。我觉得这是理论联系实际、文化走向大众的好事情,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优秀精华的好形式,所以总是全力以赴地去做。
记者:早在2006年,您曾经联合100多位著名学人倡议,将龙凤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申请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倡议?这个倡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来自哪方面?
庞进:将龙凤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申请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做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有利于这一极富民间特色文化样式的研究和保护。国家文化部曾于2005年12月31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1项推荐名单》,其中有“龙舞”一项。但是,尽管“龙舞”是龙凤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仅有“龙舞”不足以代表龙凤文化的全部。“龙舞”之外,还有龙舟竞渡,还有祷龙祈雨,还有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诗文典故等等。而且,龙凤应该合在一起来申报,因为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作为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龙代表中华民族融合团结、刚强坚毅、发奋进取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动、福生美善的一面。自远古到当今,龙凤习俗都因体现着“阴阳和谐”的理念而相辅相成、互渗互补,所谓“龙飞凤舞”、“龙凤呈祥”。
以上是当时的想法,这些想法现在看来也还是不错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有困难,一是还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二是落实依托单位相对较难。
记者: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龙文化不仅流传于中国,在海外的华人世界也有广泛的影响,有人甚至说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某些方面“海外更甚于国内”,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庞进:实际情况是,海内海外各有特色。龙文化的根基在中国,气场也在中国;但海外华人世界面对其他族裔,民族认同感尤为强烈,故龙的标志、凝聚、召唤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记者:在今天,一种文化的广泛传播离不开现代传媒的支撑作用,作为一个媒体人,您认为媒体在龙文化的传播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庞进:媒体在龙文化的传播中起着宣传、引导、交流、弘扬的作用,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要通过媒体介绍给大众,各地的龙文化活动、人们对龙文化的认识、感悟等也会通过媒体报道出来,媒体是龙文化发展演进的展示屏和推动器。
记者:流行歌星王力宏有一首歌曲《龙的传人》唱响全世界,有舆论表示,一首歌的力量远远大过几部学术专著,有人甚至认为正是这首歌曲第一次提出了“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庞进:从受众的多少而言,歌曲的影响面有可能会大于学术专著的影响面,但就一种文化理论的全面、系统、深刻而言,一首歌肯定不能同一部厚重的学术专著相比。《龙的传人》是台湾籍音乐家侯德健作词作曲并首唱的。20世纪80年代初,侯德健将其带到了大陆,歌中浓郁的中国情怀和鲜明的民族意识立刻引起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共鸣。后来,歌手王力宏对《龙的传人》的歌词做了改动,增加了时尚元素,同样很受欢迎。
前几年,有人质疑“龙的传人”的说法,认为过去不曾有,是近30年前才出现的概念。是的,作为“概念”,“龙的传人”的确是1978年才由侯德健首先“唱”出来、后被海内外华人普遍接受、认同的。但作为“观念”(观念和概念不是一回事),“龙的传人”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理由是有来自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两个方面的证据证明,汉代的时候,龙就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了华夏人的祖先崇拜,即将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人文先祖比龙称龙。祖先是龙,子孙后代自然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黄小春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