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的传承、容合与创新

——在2009中国高校龙狮运动科学报告会暨校长龙狮论坛上的报告

庞进 2009年8月13日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接受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和首都体育学院的邀请,出席这次论坛,就龙文化的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这些年,我有点像一个布道者,在各种讲坛、论坛宣讲龙文化,总有数十次之多吧,但站在首都北京的讲台上,算来还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2007年元月,北京几家网络传媒组织、举办了一次“和谐龙文化高层论坛”。在那次论坛上,我以《中国龙的“扬”“汰”“建”》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之后,3月23日,光明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我的这个报告。
当时有一个背景,就是2006年12月初由上海滩掀起的“弃龙”风波。那场风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参与者中,除极少数人提出质疑、非议甚至全面否定中国龙的观点外,绝大多数人都认同、肯定、褒赞中国龙,并强烈反对放弃龙的中国形象标志地位。那么,面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国龙文化,生活在21世纪这个历史时空中的中国人,应该传承、弘扬哪些内容?清理、淘汰哪些内容?创建、新增哪些内容?
于是,我提出了应当传承、弘扬容合龙、福生龙、奋进龙,清理、淘汰帝制龙、灾祸龙,创建、新增文明龙、科学龙、环保龙的观点。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容合龙”是形象地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容合的龙;“福生龙”就是造福众生、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龙;“奋进龙”就是奋发进取、创新图强的龙;“帝制龙”就是象征、代表帝王专制的龙;“灾祸龙”就是给老百姓带来灾难、祸害的龙;“文明龙”就是体现和反映着社会进步尤其是行为进步所达到的高度的龙;“科学龙”就是具有科学精神、遵守科学规律的龙。“环保龙”就是与天和谐、关注生态、倡导绿色生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龙。
今天,我们这个论坛,又有了新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共和国在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之后,又即将迎来她的60岁生日;就是在全球陷入经济危机,而我们国家的经济却依然持续、稳定、快速地向前发展;就是我们的文化正在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兴旺、繁荣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谈龙文化,可谓逢天时,得地利,遇人和。
大家知道,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蛇、鳄、鱼、鲵、猪、马、牛、鹿、熊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具备长身,大口,大多有角、有足、有鳞、有尾等形象特征的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经过至少八千年的创造、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海内外华人都可谓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龙文化呢,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龙文化指的是有关龙这个神物的文化,包括龙的起源、发展、变衍、传播、文物、民俗、精神蕴涵、现实意义、与其他文化的交融互渗,等等。广义龙文化指的是古往今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即中华文化。通常人们讲的龙文化主要指狭义龙文化,但也涉及广义龙文化。
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民间文化,也是官方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时尚文化;既是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既是微观文化,也是宏观文化;既是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
龙文化主要通过物象、民俗、观念三个互相关联的体系传承、创新、发展。
属于物象方面的龙文化具有广布性,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没有哪个地方找不到龙;没有哪种材质上没有龙。可谓无处不龙处处龙,无时不龙时时龙。
属于民俗方面的龙文化具有丰富性,表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龙节日、龙庙会、龙生肖、龙饮食、龙服装、祭龙神、祷龙王、祈龙雨、打龙拳、写龙字、画龙画等等。
其中最值得称道,也最能体现龙的精神魅力的是舞龙和赛龙舟。
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载体,舞龙和赛龙舟就是传承和弘扬龙文化的不可多得的绝佳的载体。大家总结舞龙和赛龙舟的好处,言其能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能强健体魄、娱乐身心,而在我看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传承、弘扬龙的文化、昭示、焕发龙的精神。
中国是舞龙的故乡,其品种多达数百。而大学生舞龙,堪称舞龙大花园中的新卉奇葩,言其“新卉”,是说产生的时间并不久远,大概不过十年功夫;言其“奇葩”,是说其属于异军突起,发展很快,蔚然一片风景。这方面,著名舞龙专家黄益苏教授和他率领的团队做出了创造性的卓越的贡献。在此,我建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黄先生和他的团队表示敬佩和感谢!
龙文化还是一个精神观念的体系。老祖宗们创造龙,是要让它承载理想、寄托精神的。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先生,就看到了这一点,他不但从形象上对龙以描述,言其“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阴阳”,而且从内涵上对龙以探析,提出了“龙德”、“龙位”、“龙道”等理论,认为“龙德”即“君子之德”,其本质特征是“大”而“中正”;“龙位”即龙的潜、见、跃、飞、亢、群六种时态;“龙道”就是“易之道”、“天之道”,即变化自如、阴阳协调,且以崇德、盛德为目的的安身立命之道。
那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龙文化的精神底蕴有哪些呢?
对龙文化的精神底蕴,我总结概括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
首先是容合。
容合是我创造的一个词,是“兼容、包容、宽容、容纳、集合、综合、整合、化合、合作、合力”的概称,与“融合”有区别,突出了“容”字。
在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容合排在首位。
龙的形象是容合而成的。宋代学者罗愿等提出“龙有九似”说,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民间画龙有“九像说”,即“头像牛,身像鹿,眼像虾,嘴像驴,须像人胡,耳像狸猫,腹像蛇肚,足像凤趾,鳞像鱼”。其实,龙的容合对象远远不止这十多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猴、羊、蚕、蛾、螺、虾、龟、蚯蚓、穿山甲、鸟类,以及云、雷电、虹霓、龙卷风、海潮、泥石流、古动物化石、树木花草、江河山脉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容合。
中华民族是容合而成的,龙的容合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容合过程相一致。中华民族在新石器时代起源,龙也在新石器时代起源;中华民族在两汉魏晋时期基本形成,龙也在这个时期基本成型。在时间的纵向上,龙贯穿于中华民族形成的始终;在空间的横面上,龙遍及中华民族各成员繁衍生息的所有区域。
中华文化也是容合而成的,龙反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容合。比如,战国时期出现的群龙、交龙,就反映了其时的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而龙出现于佛教经典、亮相于佛庙殿堂,则是东汉以降,中华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相容合的反映。不仅如此,龙还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比如儒家讲的“仁”,道家讲的“道”,墨家的“兼爱”,都是容合性概念。容合性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而龙正好反映和体现了这一特征。
中国历史上强盛时期,都是文化上的大容合时期。汉文化是对秦文化、楚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西域各国文化的容合;唐文化是对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化,和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的容合。盛唐时的长安,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容合的大熔炉。所谓恢宏开放,所谓博雅大气,无不以容合为基础、为内容。
容合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不讲兼容、包容,就不会有综合、化合,也就谈不上合力、合作,以至于和谐。大凡成功的事业,都是容合的事业,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是善于容合的人士,所谓“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社会秩序,都有赖于容合;一个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的形成,容合是最核心的要素。
容合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龙文化的胸怀特别博大。博大到什么程度呢?博大到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精华,儒文化、道文化、佛文化、易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等,龙文化都能容而合之。
其次是福生。
福生是造福众生的简称。
龙本来就是中国人为福生而创造的。古往今来,龙的身上都一直体现着福生的精神。作为水利神、农业神,龙是造福众生的;作为祖先神、人格神、民族神,龙更是造福众生的。
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远古帝王为什么被称龙、比龙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人文先祖秉赋着、体现着龙的福生的精神,干出了一番番兴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业。
舞龙的品种中,有一叫“板凳龙”。为什么会有这种龙舞呢?相传很久以前,华东一带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井枯河干,庄稼绝收,饥渴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东海的一条水龙看到这种惨状,为了救助生灵万物,就不顾一切地跃出水面,聚云掣电,在当地播下一场大雨。万物复苏了,人们得救了,可水龙由于违反了天规,被玉皇大帝下令,用刀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发现后,就把龙体拾起,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过来。于是,产生了舞“板凳龙”的习俗。
在龙文化中,有福生的善龙祥龙,也有一些祸生的恶龙孽龙。善龙祥龙是人们褒赞颂扬的对象,是龙族中正面的、居主导地位的力量。恶龙孽龙一般都会受到善龙祥龙的惩处,其祸害人间的行径,反衬出了善龙祥龙福生的可贵。
不言而喻,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的龙文化,是由善龙祥龙所象征和代表的文化,这就像我们讲“以人为本”,肯定是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好人为本,而不是以少数坏人为本。
我们讲龙文化可以容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精华,在福生这一块,就可以将儒家讲的“仁者爱人”、“民为邦本”、“民胞物与”,墨家讲的“平等”、“兼爱”,佛家讲的“慈悲”,以及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人权、博爱等等,都容合进去。
福生是一种价值观。言其价值观,是说无论个人、团体、民族,还是政党、政府、国家,只有以福生为目的,其所作所为才是有价值的,福生的事情做得越多,其价值越大。相反,如果以祸生、害生为目的,其所作所为就是负价值的。对人类而言,福生具有永恒的、根本的性质。也就是说,你的任何行为,任何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福生。
福生还是一种幸福论。它强调己福与他福、众福;物福与魂福、命福的辩证统一。
己福是一己之幸福,他福是他人之幸福,众福是众人之幸福;物福是物质层面的满足,魂福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命福是生命价值实现的满足。
基本原则是:己福人人可求;以法律保障己福;己福不害他福、众福;己福与众福并重,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众福为先;赞扬为他福、为众福舍己福;谴责为己福害他福、害众福;对危害众福者以法惩处。
物福是魂福、命福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幸福。一个政府,若不能保证其成员享有最起码的物福,这个政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魂福、命福建立在物福的基础上,却又超越了物福。一个社会,若不能保障其社会成员享有魂福和命福,这个社会就还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第三是谐天。
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界,谐天就是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相和谐。
龙的容合对象,几乎将与古人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动物、天象一网打尽。这些动物和天象,代表着古人心目中的天,也就是我们讲的自然界。换句话说,龙是人天关系的形象化表述,是天给人的生动直观、意味深长的符号。
人与大自然风雨与共、甘苦同行,使龙成为通天神兽;它体现着中国圣哲“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着先民对天道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敬重。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力倡扬生态文明的当今,强调龙的谐天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谐天是一种天人观,也是一种生态论。
第四是奋进。
奋进就是奋发进取,创新图强。
从姿态上看,无论水中游、地上行,还是天上飞,龙给我们展示的多是昂首挺胸、瞠目振鳞、精神抖擞、全力以赴、一往无前的形象;而民俗活动中的舞龙和龙舟竞渡,则突出地昭示着龙的奋进的精神。但见彩旗如云,鼓呼雷动,人人奋力,龙龙争先,那热闹的景象,那宏大的场面,那激昂的情绪,那蓬勃的力量,实实在在地今人振奋!
龙的形象是与时俱进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龙。新石器时代有早期的简单质朴的“原龙”,夏商周时期有神秘抽象的“夔龙”,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有粗犷雄健的“飞龙”,魏晋至唐宋有刚柔并存的“行龙”,元明清有复杂华丽的“黄龙”,进入新世纪后,我们看到了许多吉庆嘉瑞的“祥龙”,如穿福字褂、钱字衫、骑摩托、打手机、用E卡的“时尚龙”,以绿叶为发、为眉的“生态龙”,活跃在影视屏幕上的“卡通龙”等。从龙形象的演变,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开拓、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轨迹。
自古以来,龙都多被用来象征、指称人间的杰出人物,而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出类拔萃,奋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
奋进是一种人生观。这种人生观认为:奋发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向上的人生,才是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人生,否则就是消极的、病态的、负面的、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违背的人生。
奋进还是一种强国论。这种强国论认为,竞争的世界,落后意味着挨打。对一个国家而言,只有奋进才能强盛,只有强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有地位、有尊严,才能保障国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全。
那么,怎么样才算奋进呢?四条:自强不息;积极应变;道器并重;学创结合。
以上是对龙的精神的概括。那么,在当下和未来,龙文化有哪些重要使命呢?五条: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为百姓生活增添福乐;为民族团结举起徽帜;为世界和平昭彰公理;为人类文明奉献智慧。
在这里,我想强调,中华民族创造龙并将其作为标志和徽帜,经历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岁月,它凝结、寄托着历朝历代、亿万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以及血汗和泪水,体现着五分之一地球人的心理认同,其召唤性、凝聚力和激励作用都是无与伦比的。我们要爱护它、尊重它,将其高高举起。
我还想说,世界和平是地球人所需要和渴望的,和平的实现需要普世的公理和通行的准则,而中华龙所蕴涵和昭示的容合、福生、谐天等精神理念,就可以成为这样的公理和准则。龙文化,对国人,它可以致和谐;对世界,它可以开太平。
在座的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龙文化的未来。龙文化的传承、容合、创新、发展,靠我们,也靠你们,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你们,你们是成长在新时代的新龙新凤,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最后,我想请大家随着我,将龙的精神“容合,福生,谐天,奋进”连念三遍……
祝本届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圆满成功,祝朋友们龙体康健,龙心快乐,龙飞凤舞,龙行天下!

2009年8月7日上午于首都体育学院报告厅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子邮箱:pangjin@xaw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