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国的武汉体院龙狮队

2010年01月15日 长江商报  

 

“武林高手”组成龙狮队

除了技巧、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外,队员们还经常凑在一起看动物世界,揣摩狮子的喜怒哀乐,模仿它们的一举一动。

3张方桌搭成的舞台上,2头狮子辗转腾挪,憨态可掬;一条10多米的长龙绕台穿梭,与狮子抢夺一个龙珠,龙狮共舞,气吞山河……

在武汉体院重竞技馆一楼,“龙腾狮跃”的场面在这里一再上演,而表演者是该院武术系30多名“武林高手”组建的龙狮队。

说起龙狮队,武汉体院起步并不算早,2002年,解乒乒教练一手组建了这支龙狮队。由于毕业的关系,队员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但在短短7年多时间内,这支队伍一举获得了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龙队冠军、北狮亚军;2009年全国锦标赛暨体育大会预选赛北狮冠军等多项荣誉,在全国大赛中,展示了武汉龙狮的风采。

好成绩首先源自队伍的优质选材,武汉体院龙狮队教练王圣焘告诉记者:“龙狮队队员全部来自武术系武术套路专业,有功夫底子,身体协调能力、灵活性都比一般人好。”

在舞狮表演中,分为南狮和北狮,北狮表演以“武狮”为主,重在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狮表演以“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

由于队员有武术功底,武汉体院龙狮队加强了对“北狮”的训练。王圣焘说:“北狮凶猛,技术更难,操作起来更复杂,但更有表现力。”

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在舞狮训练中,一名队员头撞到桌子上,磕掉了半颗门牙;还有一次,一名队员从桌子上跳下的时候,摔在地上,出现了短暂的“半边瘫”现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龙狮队来说,台上精彩表演,跟台下苦练密不可分。舞龙讲究团队协作,整体协调才能让龙动起来,不过有时候弄不好,也会相互之间撞到。舞狮的难度更大,王圣焘教练解释说:“狮头和狮尾两个人表演时几乎都是趴在地上,长期如此,每次训练完都会腰酸背疼。”

由于“北狮”训练需要在三张桌子上完成提拉挺举、翻腾跳跃等动作,而套上装备的两个表演者几乎看不到外面的情况,因此受伤的情况更多。

“龙狮队每一名队员都受过伤,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饭。”王圣焘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让队员感到不适应的还有武汉的天气,夏天室内气温在30摄氏度左右,队员还要穿着厚厚的狮子服装完成动作,一场训练下来,大家身上就湿透了,“夏天舞狮,减肥效果蛮好。”一名队员开玩笑说。

冬天,晚上训练完也是一身汗,不过洗澡却成了问题,学校的澡堂关门较早,因此队员回到宿舍只能洗个冷水澡。肖必庆是武术系2009级新生,加入龙狮队只有半年,但对于如此艰苦的训练,这位标准的90后满不在乎,“这个项目很有挑战性,我很喜欢。”

民间演出市场混乱

“有些狮馆很低的价钱也会出狮表演,有的狮子和龙看着就脏兮兮的,完全不能算是真正的舞龙舞狮。”

为了让龙狮这项传统的中国民间技艺走向规范,国家相关部门也修订了相关的竞赛规程,规定了动作难度和编排,舞龙舞狮走向了竞技化道路。

“拿舞狮来说,规则有17个难度动作,从中选10个根据自己的编排来重新演绎,裁判再根据动作、形态和表现力打分。”参加过好几届全国比赛的王圣焘告诉记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上也不能马虎。“我们的狮子,是在河北沧州一个厂家订做的,他们专门产‘北狮’,一头狮子要一万多块,而且这个狮子皮和毛都不能洗,所以打理起来很困难。我们的龙也是从上海买来的,也不便宜。”一位龙狮队教练说。

有时候,该队还承接一些民间演出,在武汉的一些大型庆典活动上均有出色表现。不过,谈到民间市场,王圣焘的第一感觉是混乱、水平也参差不齐。“目前武汉民间的龙狮馆不少,但真正有专业水平的不多。两头狮子一出场,第一个动作,就可以看出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有些人不懂,请两头狮子过去就是图个热闹,随便舞一下了事。”

龙狮起源释疑

为什么是“龙狮”,而不是“龙虎”?

关于龙狮起源,说法很多,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因此舞龙运动兴起于中国民间,并不意外。但威严的狮子并非原产自中国,而是来自于西亚和非洲。中国人为何对于狮子情有独钟?本土兽王老虎却未能列入其中?

“瑞兽”说认为,大约在2000年前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将“大象、狮子”等“殊方异物”引到了中国。开始它们只是作为皇家的宠物而圈养在宫廷里,普通百姓无缘见识,让它们拥有神秘感。与狮子差不多同时入华的佛教对狮子的崇敬和神化,使得狮子入华后就成为一种瑞兽,并很快代替了中国本土的老虎,成了中国人的保护神,具有了护宅守墓镇邪驱鬼等神性。

还有一种说法是,老虎虽是本土百兽之王,但由于千百年来,老虎也曾多次杀伤人命,为祸人间。因此虎虽威严,但却达不到“瑞兽”的标准,而狮子作为舶来品,没有“境内犯罪记录”,在民间的形象一直比较正面。

本版撰文 /记者 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