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把龙按爪数分等(组图)

沈阳日报 2012年01月19日  

 

Img332620416

百寿坊上的龙的五爪

Img332620417

曲阜孔林牌坊雕的都是四爪蟒

Img332620418

蟒的四爪

Img332620419

四川梓潼县文昌大庙前的九蟒御路

从唐朝开始,文昌帝君是管理科举制度的神。元朝封为帝,但是他的庙仍然用的是四爪或三爪的蟒。

Img332620420

百寿坊上的圣旨匾

Img332620421

  蓝罗盘金绣蟒袍山东省博物馆藏

袍身长118cm,腰宽62cm,袖通长80cm,袖宽88cm 蟒袍在明代是皇帝赐予臣下最高等级的赐服

Img332620422

查玛服(做法事时穿的衣服)内蒙古博物馆

Img332620423

豫园龙墙

赵琛话龙 之四

中华龙文化大致经过了五个阶段:萌生期、育成期、成熟期、发展期和鼎盛期。而早期的龙文化与中国古代有名的族系都有关,其中“夏为龙族”、“禹自身是龙”、“共工人面蛇身”、“祝融是一条火龙”、“黄帝是龙”等等。那时,龙是大家共同拥有的,但到了元朝,龙开始分为三六九等,到了明朝,龙彻底被帝王垄断。

元朝,中国的龙开始出现了等级概念。元朝的龙图腾继承了宋代的余韵,由于宋代时画龙成风,道教将老子奉为龙的化身,并以龙来象征“道”的变化,这些都为元朝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在元朝,统治者开始对龙进行垄断,不准常人穿用有龙凤图案的服装,市街店铺也不准再织造、出售有龙凤图案的布匹,违者除物品被没收外,还要把犯禁之人拘捕严惩。但由于龙纹流行年代久远,元朝统治者一时还不能完全禁绝民间对龙饰品的使用,于是只好采取了变通方法,即把龙分为三六九等,双角五爪的龙形象由皇帝专用,其他三爪、四爪的龙纹则可供民用。

可是到了明朝,皇帝为了使自己的权威不受到挑战,对龙纹进行专制统治。因此,任何对龙的冒犯都被视为对皇权的冒犯。传说龙颈下有“逆鳞径尺”,碰了“逆鳞”,龙就会杀人。历代帝王神化自己为真龙天子,自然地承继了龙的“逆鳞”。触犯专制皇权,包括对龙表现出不敬的言行,都有可能遭到严惩乃至杀身灭族。明代时,一内廷画家奉旨为一寺院画影壁,画了一幅“水母乘龙背”,结果被朱元璋以“不称旨”的罪名处死,成为历史上一大冤案。

明朝皇帝的常服是盘领窄袖四团龙黄袍;在宫中时则穿燕弁服。燕弁服前胸绣团龙,后背绣方龙,衣边绣龙纹,领与袖头绣龙纹,前后衽绣龙纹,总共绣有大小龙纹189条。就龙图案本身来讲,龙已进入程式化。明代,龙与蟒有严格区别,龙为五爪,蟒为四爪或三爪。对于“龙”的问题,明朝规定不能“越制”,“龙”作为天子的专属之物也不可随意应用。从此,民间在应用及服装上出现的都是四爪之蟒,虽与龙相似,但并不是龙。另外,明代皇帝赏赐的服装叫赐服,它的图案近似于龙,一般分别为:蟒服、飞鱼服、斗牛服。

本报记者 陈凤军

百寿坊俗称朱家牌坊,位于单县城内胜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个不同书体的寿字而得名。

奇怪的是,百寿坊里就出现了五爪龙。为什么呢?大家知道,帝王以下是没人敢用五爪龙的。原来,这个牌坊的主人是孔子的七十一代孙女,她是衍圣公孔宪培的姑姑。乾隆把十四公主嫁给了衍圣公孔宪培,这位孔氏和乾隆就成了亲家,乾隆特批这个百寿坊用了五爪龙。

与宋代的龙相比,元代的龙形象更趋向于对协调和审美情趣的追求,龙头扁长,龙目明亮,龙眉粗壮,龙角后伸,龙躯细长,显得轻灵飘逸。元龙的形象大量出现在石刻、瓷器与玉器上。元龙的“怪兽”、“神兽”的特征逐渐淡化,甚至出现龙游戏于盛开的牡丹花丛之中的图案,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祥和的气氛。

明代宫廷的龙分坐龙、行龙、正龙、侧龙、升龙、降龙。坐龙即正向的龙,亦称正龙,最为高贵。行龙侧向,即为侧龙。行龙走向朝上为升龙,走向朝下为降龙。明代的龙纹,除象征权威和尊严外,更追求含义吉祥,因此很重视衬景的配合,龙纹下方配以山崖海水纹,称作寿山福海,成为画龙的常例。

到了清朝,龙的等级概念趋于完善,造型更加突出,神态更加威猛,体量更加巨硕,与建筑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它不仅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皇室的标志与象征。

总策划

陈 波

葛 君

总执行

佟丽霞

杨春燕

陈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