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龙

庞 进

刊于西安市文联《文艺西安》2024年第1期  

 

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标志,龙从时间上讲是久远的,由新石器时代早期发展到今天,不会少于八千年;从空间上讲是广布的,九州方圆,世界各地,哪里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繁衍生息,哪里就有龙在盘卧、在腾飞、在呈祥。

西安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心,处在中华文明摇篮的核心位置,又是十三个王朝建都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表象神奇、内涵丰富的龙。

龙首

在古代那些勘舆家也就是风水先生眼里,苍苍莽莽的中原大地被视作一条龙,这条龙由关中发脉,古长安,也就是西安,则被视作“处上游以制六合”的“龙首”。当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采纳谋士们的建议,立都长安,令肖何在渭河南岸的龙首原(亦称龙首山)修建未央宫,开创了西汉二百多年的基业。

龙首原位于陕西西安城城北,是一块黄土台地,地势高起,原面完整,景色壮丽。范围大致在浐河以西,沣河以东,今绕城高速以南,西安城墙以北。关于龙首原的得名,传说秦朝的时候,有一年夏天,秦岭山林发生了火灾。火势熊熊漫延,许多树木被烧焦,生活在林中的鸟兽多被烧死。栖息在秦岭腹地黑龙潭里的黑龙见状,就将潭水喝饱肚腹,奋身飞至灾情严重处,喷水灭火。无奈火势太大,它反复几次,潭中水就几乎被喝干,而火势依然不减。于是,它飞出秦岭,到渭河去喝水。然后飞回秦岭喷水灭火,反复无数次。火势渐渐地小了。不料最后一次,当它头正要伸向渭河时,竟因劳累过度,“轰”地一声倒了下去。这一倒,就没有再起来。黑龙的身体变成了一道土原,这土原比一般地面高出五六丈。龙头所在的地方,崛起一座比一般地面高出二十丈左右的土山,后来,人们就称其为龙首山。再说那秦岭余火,在黑龙倒地的时候,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了。由于龙首原由北至南,如一条巨龙连接着渭河和秦岭,人们就说这条巨龙是古长安的龙脉,龙头就是今天的龙首村所在地。

依据上述传说,唐代诗人白居易作有《黑龙饮渭赋》。该赋说了不少龙的好话,如“四灵之长”“贲然跃出”“睛眸炫耀,文彩陆离”“声起风雷”“势超云汉”“拖尾回翔,擘波腾骧”“饮清澜”“动素浪”“惊水府”“骇泉室”“度弱水” “排冥冥”“吸浩浩”“水物之灵,鳞虫之贵”等等,堪称一曲龙的颂歌。

中国的历代帝王,都是以龙自称的,因而帝王立都之地也就成为“龙首”之地。事实上,在汉、唐那些有名的岁月里,西安真是“龙首”,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之首。华夏各地,甚至一些亚欧国家,都曾以此龙首是瞻。此龙首,视界开阔,目力深远,其态也矫矫,其势也勃勃。龙首高昂云天,龙体奋腾向上,那些岁月便为之生动了,为之振奋了,也为之辉煌了。

后来,差不多是唐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东移了。政治中心东移使西安作为龙首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时间上依然是龙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在西安附近,“桥山龙驭”是任何一位龙的传人都向往的地方;更早还有半坡先民、蓝田猿人。从空间上讲,虽不再是中原大地的龙首了,却还是大西北的龙首,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里,连接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也在这里。

现在,西安依然堪称中国西部的龙首,历史的和地缘的因素当然重要,而其本身的优势也很显然。作为西部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安的轻重工业在西部地区举足轻重;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邮电通讯发展迅猛,城市面貌大大改观;而以丰富且拔尖的人文资源所支持的旅游业,多年来一直是全国的热点。

龙首还是一个渠名,叫龙首渠,是隋代开凿的引浐工程。其东渠入东内苑,汇为龙首池,再东出绕过龙首原头,折向西北流入大明宫太液池;西渠从通化门北入城,分为三支,其中一支南流入兴庆宫,汇为唐代盛名赫赫的龙池。

龙首山、龙首原、龙首村、龙首渠之外,西安带“龙”的地名、路名、村名、街道名、建筑名还有很多,如位于西大街西段南侧,北起西大街,西至南马道巷的龙渠湾,西起兴庆西路,北至柿园路的龙渠堡,离龙渠堡不远的呈“之”字形的卧龙巷,位于鱼化寨区域内靠近西三环的化龙路、龙定路,以及龙腾路、青龙路、龙游路、白龙池路等。

龙池

唐初,兴庆宫一带被称作隆庆坊,池也称隆庆池。武则天执政后,将其孙儿李隆基兄弟五人的宅弟赐于此坊。到唐中宗时,此池水面已弥数顷,深达数丈。于是,说法来了,有说此池气滋云生,乃风云际会之兆;还说曾见一条金灿灿的黄龙跃出水面,是这儿要出真龙天子了。事有凑巧,几年之后,李隆基果然面南登基,做了皇帝,成为开创一代盛世的唐玄宗。于是,隆庆坊成为“圣地”,隆庆池便更名为“龙池”了。

唐玄宗自然对龙池感情有加,他不但要继续住在池边——兄弟们自然要移宅让地了,还要在池边办公。于是,一个被称作“兴庆宫”的,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出现了。史载,唐玄宗曾在兴庆宫建五龙祠(坛)祭五龙。与五龙相关的祈雨仪式可追溯至西汉年间,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中,就有造青龙、赤龙、黄龙、白龙、黑龙以祈雨的记述。不过,董仲舒所讲的汉代的造五龙祈雨是分别在不同的季节分五次举行的,是不定时、不固定的;而唐玄宗主政时的祭五龙,是在春季某日一次性祭之,具有定时性和固定性。而且,董仲舒所讲的汉代的造五龙祈雨,具有巫术操作的性质;而唐玄宗的建祠(坛)祭龙祈雨,则属于祭祀祈雨的性质。巫术祈雨向祭祀祈雨的转变是龙王信仰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唐玄宗是实现此转变的启动者。

悠悠千载成过去。昔日的龙池宫苑,今天的民众乐园。每逢“龙”年,兴庆宫公园里画龙图,雕龙像,竖龙门,亮龙灯,林间龙阵群龙聚会,湖中巨龙吐火喷水,湖边锣鼓喧天,把个祥瑞之龙舞得欢天喜地。对了,2000年庚辰龙年元宵节前后,我负责的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还和兴庆宫合作,在龙池殿召开过一次“中华龙文化研讨会”呢。也就是在那次会上,我将“弘扬龙的精神,开发龙的故乡”的主张提了出来。

龙寺

西安地区寺庙众多,其中以龙为名的有两座:青龙寺和卧龙寺。

青龙寺位于西安市南郊乐游园上的铁炉庙村。隋代开皇年间初建时称灵感寺,到唐代景云年间更名为青龙寺。为何以“青龙”命名呢?各种典籍都没有说明,笔者这里推断一下:中国古人用“二十八宿”来为恒星分群,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分布在东方,其连接形状好似一条龙飞腾在苍茫的蓝天,因此,便命名以“苍龙”。因“苍”即青黑色,因而也称“青龙”。于是,青龙便代表东方,和白虎、朱雀、玄武一起,成为“天之四灵”。四灵中,青龙排在首位,其吉祥瑞应的神性,也明显地比其它三灵高一些。看来,以青龙为寺名,主要是图了个吉祥瑞应;当然,青龙所含的东方之意,也和空海等日本和尚入唐于青龙寺学法,而后将佛教密宗教义传向东瀛相吻合。

卧龙寺位于西安城内柏树林街卧龙寺巷。隋代称福应寺,唐代称观音寺。到了宋代初年,高僧维果入寺当了主持,因他常在寺中静卧,人称“卧龙和尚”,于是改寺名为卧龙寺。将人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趣现象,起始于春秋时孔子称老子“犹龙”,之后有三国时的诸葛亮、晋时的嵇康称“卧龙”,高僧维果称“卧龙”,反映了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

龙文物

西安出土了不少龙文物,其中多件进入“国宝”行列。

从远古至今,中华文明连续性地大体经历了起源、初成、成型、强盛、延展、复兴六个历史时期。

周、秦、汉三朝,属于中华文明成型期。1976年,在今西安临潼零口镇,出土了西周龙纹重器利簋(guǐ)。“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此簋上的铭文,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即商周两朝的分界,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墓区,出土有夔龙纹铜车马和夔龙纹大瓦当。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有龙纹瓦当。这几件龙文物,参与、助力、见证、体现、标志了中华文明的成型。

唐朝属于中华文明强盛期。西安何家村墓窖出土的赤金走龙、西安博物院藏的唐代鎏金走龙等,是唐代龙的代表,呈大气、华贵、精美之象。这些龙文物,参与、助力、见证、体现、标志了中华文明的强盛。

龙人事

西安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建都之地,如果把在西安登基治国理政的帝王都称“龙”的话,这样的“帝王龙”就多达七十位。这些“帝王龙”多有传说故事留传于世,如秦始皇“祖龙”之说、汉高祖“龙种”神话、汉文帝“苍龙”梦兆、汉武帝“赤龙”梦兆、汉宣帝“黄龙”年号、王莽“当仙成龙”,隋文帝“为人龙颔”、唐太宗“龙凤之姿”等。

不光帝王称龙,在西安工作、生活的人杰们也有龙之称。古代的司马迁,就在《史记》中写了许多“龙”,他自己也被后世称为“人中龙”。当代艺术领域,从西安走向全国、名扬世界的张艺谋、赵季平、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等,也都堪称“人中龙”。比如贾平凹先生,生肖属龙,家中收藏有许多龙,住院治病,也用“龙安”作化名。2015年春天,我们推动“为龙正译名”工作,贾平凹专门为之题词“中华龙抬头”。说到“为龙正译名”,我们多年来持续性地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在报刊、网络上多次撰文呼吁,在国家外文局和中国译协举办的相关会议上阐述译龙为loong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出《就更改龙的英译致全球华人信》外,还策划、联系、提供文本参考,支持、声援西安籍的岳崇、雷珍民等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籍的王军、贾平凹等全国人大代表,连续四年将《关于纠正龙与dragon翻译错误的建议》上呈全国两会。此事经中外一百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以《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官宣英文名为“Loong Chenchen”,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2024年1月9日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将“龙年”译为“loong Year”,新华社2024年2月7日发表视频《“龙”到底该怎么译?》,支持将“龙”英译为“loong”为标志,“为龙正译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西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2月18日)

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理事,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呼风唤雨八千年——中国龙文化探秘》《凤图腾——中国凤凰文化的权威解读》《中华龙凤民俗》《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庞进文集》(一至十七卷)等著作五十一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之誉。微信号: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