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为中国龙增添了新元素

2012年01月04日 北京日报  

 

中国龙文化之所以能长期延续,除了原有的龙图腾崇拜之外,还在外来佛教中吸取了新的鲜活因素。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龙文化影响很大。佛教中的龙王、龙珠、龙宫信仰及其传说与中国本土龙文化融合,使中国龙文化更为丰富多彩。

在佛经中,有一个名叫“那迦”的神兽,这种神兽长身无足,在水中称王。佛教中的那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佛经转译为中文时,那迦顺理成章地被译为龙。

在佛教中,龙是护法八部神祇中的第二位,神通广大,被称为“龙王”。据佛经记载,龙王在居住的海中有庄严华美的宫殿,佛曾到海底龙宫中宣讲佛法,这些内容对后来中国龙王传说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于龙王的神力,佛经中的记载与中国的传说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降雨功能。中国民间盛行的求雨祈龙王风俗,是与佛教说法有关的。

中国道教善于改造吸收各种神灵信仰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隋唐之后佛教信仰传入中国,道教就借鉴参照佛教,引进龙王并加以改造,创造出自己的龙王系列,形成了自己的龙王信仰,名目繁多超过了佛教,达数百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四海龙王——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

由于道教是本土宗教,道教的龙也就更为中国化,比佛教的龙更为世俗,更迎合中国民众的心理。道教中龙王的职责主要是兴云布雨,据说,在百姓遇到炎旱之时,天帝就派各位龙王前去布云施雨。发展到后来,凡是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渊潭池井,莫不驻有龙王,而龙王庙也随之遍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