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醉意不醉 千年醉龙舞

2010-07-26 今日广东   

 

◎表演者在表演中要喝37度左右的白酒,因度数太高很容易喝醉,度数太低又入不了状态,七分醉最好

◎醉龙舞在表演过程中很讲究“功底”,它融汇了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表演者有一定的武术根基才能胜任

◎舞醉龙常与舞醒狮相结合,一是山中霸,一为海上王,一山一海,一醉一醒,相当默契,龙腾狮跃,威猛非凡

5月22日,上海世博会中山馆的开馆日。这一天,中山人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吸引世界的目光:数十人各自抬着一条木龙,在“醉”态中,时而踉踉跄跄,时而起步蹬跃,在场各种肤色的游客,无不为这精彩的舞姿喝彩。

时光回到唐贞观年间,这一种独特的舞蹈已经在广东香山县(中山)长洲村兴起。明代黄佐所著的《广东通志》,最早记载了中山人跳醉龙舞的情景。

香港特首曾荫权来访中山时,就专程到长洲观看了醉龙表演。很多中山华侨,回到家乡后再忙也不忘看一看醉龙舞。

“呦———”在“教头”的一声令下,二三十名壮汉头缠红布,从神坛上托起一条条长约一米的木龙。锣鼓声随之响起,表演者们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携龙起舞,一人提着酒坛给对方灌酒。不出一会儿,众表演者醉意渐现,运用中气将酒喷射出来,舞步翩翩。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广东省中山长洲村,是一年一度的“浴佛节”。这是长洲人的庆典,举族祭佛,共享龙宴。这一天,醉龙表演者沿着古老的小巷,走上宽畅的大马路,走过幽静的田园,来到现代化的楼宇之中,尽情地展示着这一种古老而特殊的醉龙舞。

那些湿透的汗衫,那些迤逦变换的步伐,那些似醉非醉的表情,那些孔武有力的动作,那些飘渺笼罩的酒雾,置身其中,时间仿佛回到亘古的时代,观者被带到古老的现场,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虔诚,一种来自远古的原始力量,一首传自先祖的田野祝歌。正可谓舞者醉,观者亦醉。

中山长洲,古时又称烟州。此名不负诗情画意之誉。早在元代,长洲便被称为“长洲烟雨”而取“香

山八景”其中一景,至今,这块“长洲烟雨”牌坊仍耸立路旁,守候着文人骚客们曾经的感性与豪情。明代伍瑞隆有诗云:“烟雨濛濛溪水头,长洲莫即是瀛洲;凭君为拨群峰看,似有玲珑十二楼。”说的便是长洲村的灵秀。

古时的长洲,位于石岐海西面,四周被海水环抱,据称为中山之“天眼”所在,乃风水宝地。千百年之后的今天,长洲已经高楼林立,满眼的高级酒楼、楼盘小区、商业广场,让长洲从一个农业小村一跃成为中山现代服务业较为发达的现代社区。

千年历史,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便是已经演绎千年、并在今天仍然为长洲人所喜爱的舞醉龙。

关于醉龙的起源,有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在古时长洲地区流行瘟疫,乡民抬佛像出门辟邪,在路经河道时忽有一大蛇跃水而出,乡民将其砍断,血染河水。乡民汲水而饮,瘟病竟除。于是,乡民便认为大蛇乃神龙降凡,由此创造出醉龙舞以志纪念。

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风靡一时的醉龙舞因“带有封建色彩”被禁。木龙要么被没收毁灭,要么在流动中渐渐遗失。木龙没了,人们也就渐渐忘记了这一回事。

千年醉龙,难道就这样毁灭了?多亏长洲人根叔。根叔全名黄焯根,自幼年开始随父辈练习醉龙舞,精通舞蹈和醉龙雕刻技术。在“文革”期间,酷爱醉龙舞的根叔,偶然在一堆垃圾里发现了一只醉龙头,趁人不注意就拿了回家。此后,对醉龙难以割舍的根叔,时常拿起醉龙自娱自乐,后来还召集一些老乡一起舞醉龙。上世纪90年代初,醉龙独特的文化特征被文化部门发现后,才开始受到重视。

于是,长洲村开始有了自发组建的醒狮队,其中就包括了醉龙舞。队员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不等。同根叔一样,在训练及表演之外,他们是农民、小商贩、餐饮店老板、学生……而一旦拿起木龙,人龙共舞,出神入化,这些小孩、老者,村民、商户便犹若脱胎换骨,都笼罩在一股神秘的气场之中,灵气逼人。

千年醉龙终于在舞动中复活。2006年,长洲醉龙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年后,入选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醉龙舞的保护和传承从此有了官方保障。近年来,长洲醉龙队有定期的训练,并随着影响的不断扩大,已足涉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巡游表演,其独特性和震撼力,受到民众的喜爱,今天的醉龙舞,已然扬名海内外。香港特首曾荫权来访中山时,就专程到长洲观看了醉龙表演。很多中山华侨,回到家乡后再忙也不忘看一看醉龙舞。

如今,舞醉龙早已跳出了自然崇拜的意义,更多被村民们当作是一种娱乐心境、强身健体的方式。例如82岁高龄的根叔,从小习舞,至今仍拥有健硕的体魄和爽朗的心境,这样的老年之躯让不少年轻人也妒忌万分。

不过,放在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坐标中,醉龙舞同其他传统活动一样,更多地是以文化遗留物和象征物的形式被保存。如今的长洲村,不再是“田畴如画”的烟雨水乡,过去的村屋已被整齐的居民房所代替,村内街道四通八达。醉龙舞已失去了其原初的客观生存环境,于今天的长洲人来说,它已脱壳为一个文化记忆的符码,代表了一种溯源和缅怀的美好愿望。但长洲人坚守着这条属于自己的“龙”,坚信其对于自身的凝聚和归属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长洲人才和祖先共同创造了同一脉源的历史。

究竟如何在真空地带让醉龙长久地“活”下去?长洲社区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一直都在想方设法,目前计划通过开发利用传承醉龙文化。拟将醉龙与黄氏大宗祠、烟州书院等历史文化遗产共同筹划为旅游景点,致力挖掘、保护、发展这些传统文化与历史遗迹,使其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的生命与活力。只有这样,许多外人才有机会了解醉龙文化的魅力。

四月初八,舞醉龙,这是长洲人的集体记忆。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于此开村,耕织劳作,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记忆和文化。而他们的子孙,便是通过世世代代的醉龙舞,来表达他们对先人的怀念和崇敬。而今的长洲人,也是通过这些传统来拥有共同的过去,这是他们寻找血缘和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

■解码长洲醉龙

【溯源】可以肯定的是,醉龙舞的诞生与祭祀、祈福等宗教活动有密切关系。据明代黄佐所著《广东通志》记载,唐贞观年间,中山便有“舞龙首龙尾,先游市,再入寺,洒净水于佛”的习俗,到明清之时,浴佛节舞醉龙已然盛行。《香山县志·乾隆志》有载:“四月八日,僧家浴佛。里社祭神于庙,曰转龙头。是日里人奉祠,锣鼓旗帜,歌唱过城市,曰迎神。家以钱米施之或装为神龙,歌舞数日而罢”。

【外形】

醉龙身长约一米左右,通常只要龙头和龙尾两截,用木头雕刻而成。中山传统的木龙制作,多用樟木、檀香木、金丝楠木、坤甸木、红木等坚硬的杂木为材料,以各个年代的绘画特色为蓝本,如:明代的“猪嘴龙”、清代的“鹿角龙”(一些富有的家族则采用真的鹿角作龙角)等时代特色来雕刻制作。

【祭奠】

一般舞木龙,在出龙时,都要在供奉木龙头的庙宇里举行撒拜九叩的仪式,主要有祭龙、请龙、起龙、舞龙等。据中山长洲人介绍,平时非表演期间,就将醉龙供奉在宗祠案头上,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每次进行醉龙表演前,族人都要进行一个隆重的“请龙”仪式,在供奉木龙头的庙宇宰猪杀鸡作为供品,然后举行撒拜九叩的仪式。

【舞蹈】

醉龙舞最大亮点在于“醉”。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喝度左右的白酒,度数太高很容易喝醉,度数太低又入不了状态。醉龙舞一般以两人或三人为一组,舞龙者额头及手臂上绑有红带,其中一人或两人舞龙,另一人拿酒坛不断灌舞龙者,以七分醉意为佳。“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时而伏地翻滚,时而金鸡独立,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此外,醉龙舞表演很讲究“功底”。融汇了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要求表演者有一定的武术功底。舞醉龙常与舞醒狮相结合。一是山中霸、一为海上王,一山一海,一醉一醒,相当默契。

传承人讲述

“龙”的传人黄焯根:醉龙要坚守传统在“长洲醉龙队”当中,国家级传承人黄焯根是地位最高的“教头”。尽管已经岁高龄,但根叔舞起醉龙来仍然干净利索,一点不输年轻人。

根叔幼时便随父辈学习醉龙舞,娴熟地掌握了舞蹈功夫,还会用木头雕刻醉龙。在醉龙经历毁灭性打击后,根叔凭借自己的技术和记忆,不仅挽救了险些失传的醉龙舞,多年来还通过自己言传身教,让这一独特民俗得以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年,他获得醉龙国家传承人的称号。

根叔最担心的问题是,醉龙如何在后辈中传承下去。醉龙表演讲究体力,要求表演者为—岁的年轻人。目前,全队只有多个人。根叔感叹说,为吸引大家学醉龙,他们甚至按训练天数给工钱,但舞醉龙要求有武术功底,习舞之前必先习武,光这一要求吓退了许多年轻人。

根叔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醉龙在传承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前不久,有人提出用轻质木头取代樟木雕制木龙,根叔坚决不允。因为“几斤重的木龙舞没有力度”。有人提出用配乐代替锣鼓,也遭到他的强烈反对,理由是没气氛。

今年多岁的黄金渐是根叔的儿子,本来做的是餐饮生意。早年间,根叔常对他说:“醉龙能不能传承下去就看你们这些年轻人啦。”黄金渐能理解父亲对醉龙难以割舍的情怀,于是放弃生意回家学习舞醉龙。

经过多年苦练后,黄金渐已熟练掌握父亲的技术,并成为醉龙指定的传承人。

如今,根叔的孙子黄杜全在祖父辈的影响下,也参与了醉龙舞队,这个尚不满二十岁的“后”,也开始托着千年醉龙走上舞台。

本版撰文李华炎 罗丽娟 摄影赵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