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椅·灯光·大门

庞 进  2012年12月4日

 

我想到了三个意象:藤椅、灯光、大门。三个意象分别对应着三个关键词:敬业、勤奋、旺才。

藤椅的意象可以追溯到三十一年前的1981年。当时还在陕西师范大学读书的我,第一次走进西安报社、走进文艺部送稿子。接待我的是金江寒先生,他当时就坐在一把扶手处缠着布条的藤椅上。金先生放下手头的工作,仔细地看了我的稿子,又问了我的学习和写作情况,亲切,和蔼,使初涉文坛的我很受鼓舞。从此,我就开始在西安报的副刊上发表作品了。1984年我调入报社,才知道金先生是报界元老,是西安报文艺副刊的创办者和第一位负责人。那些年金先生主持着周末版,常见他仄趄着做过大手术的单薄的身子,慢慢地走到办公室来,坐在那把时不时发出轻微响声的藤椅上,一篇一篇地阅,一字一段地改,末了还要一件一件地誊抄清楚。遇到来访的作者,他总是像接待我一样,热情,诚恳,耐烦,和善。金先生作古多年了,但那把藤椅连同一种被称作“敬业”的精神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影响着我,直到今天。

灯光的意象与王西京先生有关。我到报社之前,西京先生是报社的美术编辑,我到报社一年多以后,西京先生才调离。在那段时间里,我常见西京先生来报社办公楼三楼一间屋子作画。因那间屋子靠近楼梯,夜幕降临之后,我去办公室,若见那间屋的窗子上亮出灯光,就知道西京先生又在创作了。有时午夜之后,我从办公室回宿舍,往往那间屋的灯光还明晃晃地亮着。我和西京先生平日没有多少交往,但我感觉心灵是相通的。我想,西京先生即使走遍世界,也不会忘记西安报社那间屋子,不会忘记那间屋子的灯光。天分和勤奋是成就事业缺一不可的两只翅膀。世界上天分不错的人很多,而其成就的大小,却往往取决于是否勤奋。几十年来,我那取名“慧雨庐”的书房的灯光几乎夜夜亮到十一二点,而且往往凌晨四五点又亮了起来,之所以如此,是我深知水滴石穿、铁棒成针的道理。

四府街33号(原称南四府街9号)是1953年以来西安报社的所在地,经过搬迁调整,院子比原来大了些,旧房换新楼,但大门仍在原来的位置。60个年头了,多少人、多少次从这个大门进进出出?多少份报纸经过这个大门走向千家万户?大门见证了西安报由四个版的小报到几十个版的大报,见证了报社由几十个员工的小单位发展成过千人的报业传媒集团。可以说,报社大门是吸引人才的大门,是兴旺事业的大门。改革开放以来,四府街大门之外,报社又新增了太阳庙门大门、南二环大门、南三环大门,随着门的多开和大开,一位位优秀的媒体文化人立足报社,走出潼关,走向世界;一批批新型的人才又意气风发地走了进来。作为从业队伍中的一员,眼见着报社的事业越来越兴旺,我感到高兴并深深地为其祝福。

(此文系作者在“西安晚报文化现象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