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起凤自从容

——“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侧记

作者:张 静  发表日期:2006年5月15日  

 

春意融融的季节,由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协、陕西省记协、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陕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西安日报社等七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在西安陇海大酒店隆重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对庞进十多年来取得的丰硕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接近尾声时,百余名专家学者联合签名,响应庞进的倡议:将龙凤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申请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议推向了高潮。随后,海内外数百家传媒纷纷报道会议情况,而庞进的龙凤文化博客也随之落户新浪网站……

历久弥新的龙凤文化

按照庞进的考察,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鱼、鳄、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龙卷风等自然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神物。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是辽宁阜新查海前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距今已达八千年。而凤,则是中国古人对鸡、燕、乌、鹤、孔雀等鸟禽和太阳、风、火等自然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神物。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凤,是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凤纹,距今约七千八百年。最早的龙凤纹,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距今近七千年。经过七八千年的容合、演进、升华,龙凤事实上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

庞进认为,作为神物,龙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这些神性,是畏惧、飞离、悖逆、合和、彰力、求吉等文化心理的外化和释放;凤具有向阳、自新、达天、秉德、兆瑞、崇高、好洁、示美、喻情、成王等神性,这些神性,是求明、献身、负任、敬德、尚和、爱美、重情、惜才等精神品格的对应和体现。分开来讲,龙代表着中华民族刚毅强健、发奋进取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柔和美善、智慧灵动的一面。综合起来说,龙凤的基本精神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这便是:容合,福生,谐天,奋进,和美。

正是这些基本精神,使龙凤文化历久而弥新。庞进说,龙凤文化是凝结着中华文化精华从而魅力无穷、具有广阔开放的襟怀从而新新不已的系统,是可以涵纳、容合各种文明的全色彩象征,也是一种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在内的全时态象征。在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龙凤的基本精神并没有过时,其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现代化建设,以及当代人的精神和生活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的、正面的意义――

比如容合,即在兼容、包容、宽容的前提下综合、整合、化合,就对我们的各项事业提供着思想、方法上的参照和支持。所谓全球化时代,实际上就是一个多元容合的时代。过去的中华龙凤,是先人们对动物、天象、华夏本土文化,以及印度佛教文化的容合;当今的中华龙凤,理当眼界更宽阔,胸怀更博大,不仅要容合自己本民族的东西,还要容合世界各民族的东西,也就是说谁的好,我就用谁的,不管它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体制的。只有容合,才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也只有容合,才能发展强大。

比如福生,即造福众生。龙作为水神、农业神,凤作为美神、祥瑞神,自古以来,都是以造福众生为己任的。全国以龙凤为名的企业、产品多不胜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文化现象,相信龙凤能够福佑众生是一个重要因素。福生的精神使龙凤文化有了教育的功能:身为中华龙凤族的成员,特别是身负各种职任者,应该秉赋龙凤的造福众生的精神,做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善龙祥凤,而不要做玩忽职守、贪污腐化、祸害一方的孽龙恶凤。

庞进这种“努力找到古老的、传统的龙凤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共通点、贯穿线、结合面,从而给得到广泛认同的、不可多得的文化符号注入新颖鲜活的内容”的研究,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肯定和赞赏。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认为庞进的研究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陕西省记者协会主席尹维祖认为庞进的研究“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他把研究领域由龙文化推向凤文化,又由凤文化推向麒麟文化,还以凤凰卫视为依托,探讨凤文化的时代特征,概括为‘以和为旗,以新为胜,以才为举,以疯为乐’,把人们引入历史的深处,又导向时代的前沿”。著名评论家李星指出,庞进的研究“不是那种淘腾历史的,书斋式的研究,也不是在倒冷门、炒冷门,而是一种现代化视野下的研究”。著名文化史专家张志春说,庞进“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着意当下,瞩望未来,以与时俱进的意态,力图开掘出信仰质的内涵以激活龙凤,使之生气灌注,从原始的有意味的形式升华为鲜活的精神氛围。”著名作家晓雷认为,庞进“对龙凤文化精神的揭示,对塑造现代人的人格精神、观念信仰,提供着丰富的营养,对缔造新生活的伟大进程,提供着智力支持和思想支持,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专家题词为龙凤文化增魅

“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是在3月末的一个周六召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日,专门前来参加了会议。会议还收到了不少文化名人的题词墨宝。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著名作家晓雷不约而同地写了“龙飞凤舞”四字,一个庄重古朴,一个潇洒飘逸,似乎正是龙凤文化所表达的中华文化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而著名画家王西京题写的“龙凤华夏”、著名书画家李敬寅题写的“龙腾华夏,凤舞神州”、著名作家赵熙、高建群、何丹萌题写的“神龙”、“凤图腾”、“淮南子说凤”,青年书法家庞任隆题写的“龙凤文化源远流长”,或浓墨重彩,或古拙奇巧,均凸显的是龙凤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血肉相连,不可割离的关系。相比之下,商州才子、著名作家方英文题写的联语“雷音电形江海容,风车金衣梧桐乡”,就以含蓄和文采见长了:全联不见龙凤二字,却上下对应地将龙凤的形状、特性跃然纸上。

庞进说召开这样的高规格的研讨会,对已经迈进五十岁门槛的他而言,是空前的。著名作家和谷显然对这“人生之秋”的年龄段深有体味,他“心有灵犀”地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赠予庞进:“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好一个“秋日胜春朝”啊!而诗中提到的排云而上的鹤,正是凤的一个模特儿呢!和谷写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刘炜评则专门作了一首《赠庞进》的诗,由著名作家孙见喜用行书一挥而就:“妙笔如弦奏国风,腾龙起凤自从容。春来信步层楼上,笑看桃花别样红。”同是对庞进龙凤文化研究的称赞,著名学者兼书法家费秉勋和茹桂的表述各有特点,费先生写的是“龙精凤髓,多有发擿”,茹先生写的是“击碎骄龙颔下珠,敲出凤凰五色髓”。好家伙,连“颔下珠”、“五色髓”都“击碎”、“敲出”了,功力该有多深呀!

庞进说他与龙凤是互动的,他把心血、功夫和慧悟给了龙凤,龙凤把魂魄、气概和灵光给了他;又说研究龙凤,使他几乎要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了,“在家里,我想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好兄长;家之外,我想做一个好学者、好作家、好编辑、好同事、好朋友、好公民……总之是落到头上的每一个社会的、生命的角色,我都想做到自己的最好”。庞进对自己的这些要求,或者说龙凤文化对庞进的深刻影响,已然为专家学者们所体察,青年书法家康金鸿的题词就有反映:“海涛盈耳龙筋健,山韵入心凤目明”。而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著名评论家周大鹏则当场挥笔,写下了“乘美游心”四个大字。看到这四个字,使人不禁联想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名美学家陈望衡先生书面发言中的一段话:“庞进先生将龙凤的文化精神归结为‘和美’,说得非常好,我们这个世界,不仅需要高科技,而且需要和美,这和美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美,而且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内心情感与理性的和美。”当然,与龙凤的理想性一样,完全的“和美”,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然而,有无这样的理想,对世界,对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工作与生活,都是大不一样的!

穿越时空影响广远

庞进研究龙凤文化的著作,目前已出到八种。每一种都有故事,如列入“中国风俗丛书”的《龙的习俗》。此书出版于1988年,两年后,又出了一个台湾版。可滔滔海峡,山水相隔,庞进竟然久久看不到样书。2003年5月的一天,台湾新竹一位叫廖金文的先生通过“中华龙凤文化”网,给庞进发了一个贴子,说他从当地图书馆里借到一本《龙的习俗》,拜读后很仰慕,还想拜读庞进的其他龙著,但跑了好多书店都买不到,问能否满足他的愿望。庞进当即回复,除答应邮寄他需要的其他几种龙著外,还提出一个要求:购买两本台湾版的《龙的习俗》。廖先生看到后,回复说书已买不到,但可以COPY。庞进说将全书COPY,比较费事,倒可以先将拙作的封面、封底、版权页、内容介绍、目录等扫录成文件,通过MAIL先发一下。几天后,廖先生将庞进所要的发了过来——自己生的“孩子”,十多年后才得见其容颜,真让人感慨系之!一年多时间过后,2004年8月的一天,庞进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话筒里的声音陌生而清亮,带有明显的台湾味——原来是廖先生随一个旅游团已到达西安,下榻在唐城宾馆。赶去相见,双手一握,竟有多年友人一日邂逅之感。落座后,廖先生捧出了一件让庞进喜出望外的礼物——台湾版、繁体字的《龙的习俗》!不过,不是文津出版社的原版,而是复印版,是廖先生将全书一页一页复印,然后精心装订成的厚厚的一本书!……

得知“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要在西安召开,廖先生“以台湾客家子弟的身份”,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函,称庞进的研究使古老的龙凤图腾更上层楼,“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国际龙狮总会副主席、香港龙狮麒麟貔貅体育总会永远会长欧绍永也发来了贺函,称他们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会员,大都读过庞进先生有关龙凤文化的著述,登陆过他主编的“中华龙凤文化网站”。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著名英美文学专家刘慧琴在贺函中称庞进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海外华人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辨析中外文明的异同,对构建新的人文环境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更有助于海外华人的团结和华人社会的和谐。联合国秘书处(维也纳)会务部李沛、国际原子能机构梅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政务参赞黎一建、梁建全等海外人士通过网络读过庞进的不少研究成果,他们在贺函中说,华人现已便布奥地利及欧洲各国,大家对龙凤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都以身为龙凤传人而自豪。龙因力而生,一跃冲天,变异飞腾而灵异;凤因美而发,振翅云霞,高雅美善而祥瑞。它们代表和彰示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希望庞进有机会携龙凤文化研究之成果来奥地利及欧洲访问和展示……这些话语足以说明海内外华人对龙凤的认同和喜爱,也说明庞进的研究成果影响之广远。

写作与研究两翼齐飞

       文学写作与文化研究是不同的两个领域,而在庞进身上,这两者却和谐、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作为作家,庞进先以小说为人所知,之后也写诗歌、报告文学,进入报社工作后,更以大量的散文随笔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喜爱。其作品集《灵树婆娑》曾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天地苍茫一根骨》等几十篇佳作被数十种选集收入。西安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说,庞进本来是一个作家,他的散文也写得非常优秀,他后来搞文化研究,其文笔就特别的好,而且想像力非常丰富,有详实的资料,有独特的提法,文学性价值很高,阅读起来非常有味道。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晓雷称赞庞进,由小说而散文,由作家而学者,由龙凤文化的一般研究者而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完成了身份的三级跳,令大家刮目相看。陕西省社科联主席、著名哲学家赵馥洁将“诗性的论述风格”视为庞进文化研究的一个特点。他认为,“作为散文家的庞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感觉敏锐,富于激情。表现在学术著作中,就是寓感情于论理之中,寄意象于叙事之内,形成了鲜明的诗性叙述风格。而且书中蕴含了不少美丽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图像资料、绘画、图片,使学术著作充满了诗情画意,成了一种情理交融、图文并茂,既具感染力又有观赏性可读性的艺术品。这是许多学院派学者的著作很难企及的”。

庞进的成功,为文学写作与文化研究兼备一身提供了范例。用中国散文学会发来的贺信中的话说,就是文化研究和文学写作可以相得益彰:“文化”使“文学”深刻隽永,“文学”使“文化”喜闻乐见。对此,著名作家朱鸿亦有高见,他说,“十年前,王蒙提出作家应该学者化。非常必要,这是文学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以及作家必须满足文学消费者的欲求所决定的。问题是,作家的学者化不可凭空实现,它当有一个切入点,一个路线图。我以为庞进之学者化,是通过龙凤研究完成的,是一举而两得。”

陕西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尹维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汇、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新闻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是在各科的融汇中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时间一再证明,要做一个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占有较丰富的政治历史、哲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多面知识,成为一名学有专长的‘文化人’,这样才能科学驾驭新闻事件报道,写出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内涵的优秀作品。”他希望广大记者编辑学习庞进的治学精神,力争在一两个领域内成为“行家里手”,走学者型、专家型新闻人才的成长道路。

无止的“新境”

十八年前,在一个婚礼宴会上,庞进有幸与主编“中国风俗丛书”的韩养民教授坐于一席,韩先生说:“龙年就要到了,龙的习俗还没人写,庞进你能不能写一写?”就这么一句话,使庞进一脚踏进了龙凤文化——这样一个神奇万方、魅力无穷的领域。对十八年来取得的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庞进说任何成绩都不是个人的。“好比一棵树,如果没有土地,没有阳光,没有雨水,没有电闪雷鸣、风云际会,这棵树是不可能长高长大的。”他认为,龙凤的基本精神之一“容合”,是既可作为世界观,也可作为方法论的。有了这样的认识,龙凤文化研究就总会有“新境”,而不会有“止境”。而且,“大家的发言,也使我更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西安日报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