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太上皇

庞进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2日  

 

先来看”皇”。

最早的皇字是“日”下有“土”,即太阳升到地平线之上的意思。日出土则光大,因而皇的第一个意思便是大。《说文·王部》:”皇,大也。”日出土则辉煌,皇的第二个意思便是辉煌。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皇即煌之本字”。《诗·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毛传解释说:”皇,犹煌煌也。”既光大,又辉煌,便是美了。《广雅·释诂一》:”皇,美也。”《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朱熹注曰:”皇,美。”

这样看来,皇当是中国字里,意思最好的一个了。这么好的一个字,用来称呼谁最适当呢?也就是说,谁能将大而辉煌,又特别美的意思承受起来呢?

非亿万斯民的统治者,昊天之下第一人–君主莫属了。因此,《尔雅·释诂上》解释说:”皇,君也”《楚辞·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王逸注曰:”皇,君也。”况且,皇为日出土之象,而太阳本来就是君主的一个象征。

再来看”太上”。

太在中国古代意思,一是大,所谓”太,大也”。(《广韵·释诂一》)二是指身分最高或辈数更高的。清顾炎武《生员论中》:”门孙之谓其师之师谓之太老师。”太上,便是最上,也作大上。《左传·僖公二四年·疏》:”然则大上,谓人之最大上;上圣之人也。”

这样,从字面上看,太上皇的基本义便是:权力最大,身分最高,处在最上位置的君主。

(二)

太上皇一词,起初专指皇帝的父亲,由秦始皇创立。秦统一后,秦始皇嬴政便尊其死去的父亲庄襄王嬴子楚为太上皇。到了汉代,汉高祖刘邦将其发展为皇帝的父亲在世时的尊号。《汉书·高帝纪》:”(汉高祖六年)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颜师古注曰:”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

按照颜师古的解释:”不预治国,故不言帝”,那么,”预治国”,是不是就该称”太上帝”或”太上皇帝”了?在中国历史上,”太上帝”未有记载,”太上皇帝”却是有的。(习惯上,人们将太上皇和太上皇帝并不做清楚的划分,而是将太上皇和太上皇帝通称为”太上皇”)且看下面两段记载: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凉王光疾甚,立太子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魏书·显祖纪》:”(献文)帝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于是群公奏曰:昔三皇之世,澹泊无为,故称皇。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乃从之。”

从上面的记载中,可以看到:第一,皇帝未死,传位给太子后,自称太上皇帝。传位和自称显示了这位太上皇帝的主动性,说明其手中依然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或相当大的权力;第二,虽然传位给了太子,但因太子年幼或其它原因,太上皇帝依然要总揽万机大政。这样的太上皇帝,手中的权力不比皇帝小,名义上不是皇帝,事实上依然是皇帝。

这样的太上皇帝就和死了后被追尊为太上皇,如秦庄襄王;或在世时被敬奉为太上皇,如刘太公者,相去甚远了。秦庄襄王是去世之后才做上太上皇的,幽明相隔,自然和儿子的政事无干;刘太公是儿子刘邦打下了天下,自己沾光做了太上皇的,也自然不敢对儿子的军国大事说三道四。后来的太上皇帝就不然了,他们都执掌过朝政,传位给儿子后,虽居太上皇帝高位,却不能或不愿和朝政彻底脱掉干系。以我们上面提到的北魏献文帝拓拔弘为例:这位鲜卑族出身的帝王尽管喜爱佛道,崇尚淡泊,在当了六年皇帝之后,毅然禅位于太子拓拔宏,然而在做了太上皇帝,移居崇光宫后,还要”国之大事咸以闻”,直到被冯太后毒死。

类似的太上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大概有十五位,他们是:晋凉王吕光,北魏献文帝,北齐武成帝,后主纬,北周宣帝,唐高祖,唐睿祖,唐玄宗,唐顺宗,宋徽宗, 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明英宗和清高宗(乾隆皇帝)。

以上各位太上皇帝,除明英宗外 (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其弟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景帝,英宗被遥尊为太上皇),不管干预朝政与否,都还是皇帝的生身父亲。那么,有没有不是皇帝父亲的太上皇呢?

(三)

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正号。它由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创制称起,直到公元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除大清皇帝称号止,绵延了2145年。关于皇帝的称号和其职责的关系,东汉蔡邕在《独断·上》中解释道:”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谛也,能行天道,事天审谛,故称皇帝。”蔡邕的解释不无溢美之嫌,大凡皇帝,不见得就会”盛德煌煌”地”行天道”。他们的所做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将立法、司法、行政等等大权集揽于一身,决断朝纲,驭使臣属,奴役万民。

如果失去了决断朝纲的最高权力,皇帝便只剩下了一个身分,一个名义。这时候,必有人把持和行使着皇帝的权力,成为事实上的,不是皇帝的”皇帝”。为了将这不是皇帝的”皇帝”和身分上的名义上的皇帝区别开来,人们就视其权势在皇帝之上,犹如皇帝之父,甚至比皇帝之父还”皇帝之父”,而以”太上皇”称之了。

这样,太上皇就有了更进一步的引申义:凌驾在皇帝之上的,把持和行使着皇帝权力的,不是皇帝的”皇帝”。

有了这样的引申义,”太上皇”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就频频出现了。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凌驾在皇帝之上的,把持和行使着皇帝权力的”太上皇”。

这样的”太上皇”,商有伊尹;周有周公旦;秦有吕不韦、赵高;汉有吕后、霍光、王莽、窦太后、邓太后、梁太后、董卓、曹操;魏有司马氏父子;晋有杨骏、司马伦、桓温、刘裕;南朝有萧道成、萧鸾、萧衍、陈顼;北朝有宗爱、冯太后、宗文护、杨坚;隋有李渊、王世充、宇文化及;唐有武则天、韦后、朱温;宋有史弥远、贾似道;元有燕铁木儿;明有魏忠贤;清有多尔衮、慈禧太后;等等,等等。

(作于1995年6月-1997年11月,收入庞进散文集《灵树婆娑》)

声明: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101729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