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与龙

庞进   2006年1月26日  

 

我曾言龙是中国古人对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创造的神物。那么,这诸多动物里,包括不包括犬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渭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纹中,有犬首、鱼身、犬尾的图案——将龙的主要取材对象鱼与犬组合在了一起。在浙江平湖林埭镇良渚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人犬合葬的现象,同时还发现了五个犬的祭祀坑。在古代中国,对任何动物的祭祀和崇拜都与龙崇拜相关、都会被龙崇拜所容合。(注:容合为“兼容、宽容、包容,集合、综合、化合”之概称。)这似可说明,早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犬就已进入龙的容合过程,只是不如蛇、鱼、鳄、猪、马、鹿进入得那么直接、那么鲜明罢了。
民间亦有犬化为龙的传说。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是古徐国国都所在地。据《博物志》等书记载,徐国的第三十一世国君徐某的宫人,十月怀胎后产下一枚肉卵。徐君以为是不祥之物,命人将其弃之于水滨。徐君家孤独母有犬名鹄苍,将所弃之肉卵咬开,发现是一男婴,即衔回交于孤独母,母将其育养成人,是为徐国第三十二世国君。由于鹄苍衔卵救偃王有功,受到偃王厚待。这鹄苍临死时,头上长出角来,变成了一条九尾黄龙。于是,便将葬犬之处称作“龙墩”。据说当地百姓对鹄苍十分崇敬,将其视作吉祥嘉瑞的象征,年年岁岁供奉香火,向其祈安求福并为其添土修坟,使“龙墩”千百年来一直高耸于该县陈圩乡大新庄境内。《列仙传》记,有仙人牵着两条茅狗来到凡间,一个卖酒的老婆子和一个名叫呼子的男人一人骑了一条,那茅狗就变成了龙,驮着二人飞走了。《一统志》记,宋代建隆年间,池州府有一条狗爬到树上化为龙,风雨随之兴起。此龙穿山而行,于是便有了一个名为“龙穿”的山洞。《宣室志》记,有一个名叫卢君畅的判官,一日到郊野散心,忽见两条白犬,腰长臆丰,飘然驰奔,一同跳入湫中。湫浪泛腾中见两条白龙从水中跃起,云气噎空,风雷大震。卢氏十分害怕,赶快鞭马回家,未行数里,衣衫尽湿。
传说都是人编的。犬龙之变自然界中不会发生,只能发生在人们的想像、幻觉中和文艺作品里。问题是人们为何要编排、演绎出这样的传说呢?简言之,是人们的神话思维使其然,而神话思维,乃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精神圣宴中的重要内容。将犬,以及将蛇、鱼、鳄、猪、马、鹿等动物龙化,反映的是人们升华凡俗生活的愿望和理想。
犬与龙的关系还反映在少数民族的族祖崇拜中。“盘王节”是瑶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一种说法认为,盘王即汉族神话中的开天辟地之神盘古。《五运历年纪》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一种说法认为,盘王(盘瓠)与盘古有区别,属于族源神。在瑶族传说中,此犬是一条“像条蛟龙迎风击浪”的“五色龙犬”,曾力助平王平息叛乱和外族入侵,立下战功被封为盘王,并许三公主为妻。盘王准备七七四十九天变回其英雄俊男之貌。无奈第四十八天时,三公主思夫心切,悄悄偷看,导致已变人身的龙犬剩下头颅不能再变。婚后他们生了六男六女,是为瑶族十二姓之祖。畲族代代相传,其族为盘瓠“龙犬王”之后。全族敬拜描绘着龙犬咬敌王之首立功,被招为驸马,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故事的“祖图”,规定对犬不得打骂,更不能杀食。
更多的情况是以“龙”来名犬。从古到今,将自己的爱犬称为“龙”者不在少数,如大龙、小龙、白龙、黑龙、飞龙、天龙,等等。其用意,无非是让犬秉点龙气,沾点龙光,满足将凡俗人生神化、美化的欲念。

声明: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101729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