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草龙传承人扎个龙头要两月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11年06月05日  

 

在非遗博览园乐山馆,一进门就能看见一条巨龙。它盘围住整个天花板,首尾在门口处聚合,龙尾神气灵动,龙头精致生动,引得游人纷纷与其合照。

这是一条沐川草龙,其编扎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自沐川草龙传承人陈焕彬(上图)之手。

像非遗节这样的大场面,对陈焕彬来讲并不陌生。他不仅会编草龙,还会舞龙表演,常带着数十个人在各地出席活动。

陈焕彬的第一任老师是他的父亲,作为一项独门绝技,草龙编

扎在陈焕彬父亲那一辈有了很大改进,不仅形态更加生动,龙头的编扎也非常精致,甚至在拣选稻草方面都做了很多创新。处于腾飞阶段的沐川草龙急需陈家下一位传承者,陈焕彬最后承担了这项责任。

渐渐地,陈焕彬已经是沐川草龙新一代代言人,生活更加忙碌。一场普通的现场演出,编两条50米长草龙,陈焕彬就要带上六七个人编上一个月,而其中的龙头编扎,需要他独自上阵,一个龙头耗费近两个月的时间。表演时,需要55个舞龙人。2003

年,一家人花了几个月时间制作了一条200多米长的草龙,还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前年,为了更好地宣传传承草龙,更多地参加活动,还成立了专门的舞龙协会。

现在的陈焕彬,不仅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草龙,还将自己的女儿与草龙联系在了一起。“我的两个女儿,打算让她们学习管理营销,更好地宣传草龙传承龙文化,让草龙的精美技艺,得到世界的承认。”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实习生张洁荣摄影报道

背景资料

沐川草龙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由稻草编扎而成的龙灯。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失意时,白天沿街乞讨,晚上枕草而眠,后来才飞黄腾达登上真龙天子宝座,享有太平盛世。百姓们就自发编扎舞耍草龙以求祥瑞。“沐川草龙”由最初的草把龙发展到网状龙,再演变到现在的鳞甲龙,表达人们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