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关东二月二(图)

2010-03-17 华商网-新文化报(吉林)  

 

71D851B60E5F229C9E64DAC7B7BF6EBD

二月二

漫画 马勇

嘉宾施立学(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采写 力行

传说,关东掉下过龙,于是关东弥漫着龙文化

二月二与古代天文学

力行:今天是二月二,即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日”,我们来给读者讲讲二月二的习俗。

施立学:二月初二,惊蛰时分,春雷滚动,阳气回升,江河解冻,大地回春,各种冬眠动物及昆虫开始伸展腰肢。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又称“龙头节”、“春龙节”,是一个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相关的节日。相传,这一天神龙开始抬起头来,所以中华先民才祭祀它,并相沿成俗。

关于龙,古今学者说法不一。《礼记·礼运》认为龙为神异动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说文解字》记载:“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力行:龙在人们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形象,是吉祥的象征。龙长得什么样?

施立学:关于龙的形象则是众说纷纭。《广雅释鱼》称:“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鳌龙,无角曰螭龙”;《本草纲目》则把龙具体化:“龙,其形有九,头似麟,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也。”

力行:何为二月二龙抬头?

施立学:二月二前后是二十八宿的“苍龙”抬头之日。原来,中华先民把黄道(太阳和月亮所经过的天区)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星宿,中国古代是用二十八星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判断季节的。二十八星宿,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成四组,即每组七个星座,简称七宿。根据每组星座的形象,称为东(左)青龙、西(右)白虎、南(前)朱雀、北(后)玄武,即古天文学上的“四象”。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构成的苍龙形象中,角宿为龙角,亢宿为龙颈,氐宿为龙胸,房宿为龙腹,心宿为龙心,尾宿和箕宿为龙尾。每当二月二前后,黄昏时候,天上的角宿(龙角)就从地平线上出现了,好像是苍龙的头抬起来了(这时整个苍龙之身尚隐没在地平线下),故称“龙抬头日”。

力行:原来,“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

二月二与龙俗

力行:民间关于二月二的习俗很多,也很有意思。

施立学:至于“龙抬头日”形成的习俗,则是中华先民围绕神龙这个形象所进行的有趣活动。

爆玉米花

施立学:最普遍的习俗是爆玉米花。大意是说,武则天当年做了皇帝,惹恼了玉皇,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不向人间降雨。眼看大地一片枯黄,四野哀鸿。司管天河的龙王为救黎民百姓,便违抗玉帝旨意,为人间降了雨。玉帝大怒,把龙王打下凡尘,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并在山上立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世上哪有开花的金豆?为救龙王,人们还是到处寻找。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翻晒金黄金黄的玉米种子时,才猛然醒悟,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起玉米花。玉帝一看,普天之下金豆开花,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天庭,继续掌管云雨。从此,民间留下个二月二爆玉米花的习俗,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愿望。

力行:也有炒豆的,我的家乡辽宁就是炒豆。记得在炒豆的同时,大人还教小孩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洒龙道与穿龙尾

施立学:二月二的习俗还有洒龙道与穿龙尾,这是关东一种古老而隆重的祭祀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老早就起来,趁着日出前,男人们用小簸箕装满草木灰,从水缸底下一直洒到井台,谓之“龙道”。洒完龙道,恰值红日东升,再打桶水,不回头不说话,倒在水缸里,谓之“引龙入室”。但是,日头不出,谁家也不打水,怕伤龙头,要给龙留一个抬头升天的时间,因此,有些地方还流行着不愿意第一个去井里打水的习惯。

力行:关东民间传说中,龙的形象很多。

施立学:主要有两种传说。一是说,李家孩子刚一出生便带有尾巴,怪模怪样,被其父亲砍掉了尾巴,后被称为“秃尾巴老李”。而秃尾巴老李实际上是条黑龙,黑龙的尾巴被砍下来,跃入黑龙江中,保佑这里风调雨顺。一是说,有个比鲁班手艺还巧的张木匠,一年被龙宫请去,锯拉锛砍,修起龙宫来。张木匠跟龙子龙孙混熟了,一日也变成一条金翅金鳞的五爪金龙,跃上天宫,去行云布雨,一不小心,打天上掉了下来。五黄六月天,乡亲们又是搭芦席龙棚,又是浇水救助。张木匠作为一条龙,清清楚楚地看见谁挑水浇它胳膊,谁浇了它的眼睛,谁浇了它的腿,谁浇了它的嘴,就是有话说不出。终于,它带着感激之情在一个雨雾天乘云复归东海。

力行:民间还有给入室之龙穿龙尾的传说。

施立学:人们为了给“秃尾巴老李”——黑龙补上尾巴,才在二月二这天穿龙尾。关东女人们把秫秸剪成一段段,每段中间缠上各色花布,颜色越鲜艳越好,底下拴有布条穗,这是穿龙尾。龙尾穿好后,挂在窗钩或幔杆上,还有的戴在小孩的衣襟上,认为只有这样,入室之龙才能保证一家平安如意。

忌针线与剃龙头

力行:听说这天妇女忌讳动针线?

施立学:妇女忌针线是怕刺到龙目,也忌讳铡草喂牲口,怕铡草伤了龙头。

力行:据说这天剃头比较吉祥。

施立学:为取龙抬头大吉大利之意,民间多于二月二这天为小男孩剃头,俗称“剃龙头”。民间流传有“正月剃头妨舅舅”,要留这个头,待二月初二这天才剃。

力行:听说这天还要熏虫儿、灭虫。

施立学:“二月二,敲过梁,虫子蚰蜒别下房”;“二月二,扫炕头,臭虫跳蚤往外流”。这些民谣说的就是熏虫儿、灭虫。这里的观念是龙为百虫长,既已引龙人室,哪有诸虫容身之地?

挂《天子(龙)劝耕图》

力行:二月二作为“龙头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施立学:据有关文献记载,“龙头节”当起源于上古伏羲时代。相传伏羲重视农业,亲自躬耕垅亩,每年二月初二,都要扶耦下田。他之后的黄帝、尧、舜、禹作为龙的化身,都效法伏羲,也于二月二日下田亲耕,久而久之形成风俗。早年,关东民间有—幅年画,即《天子(龙)劝耕图》。二月二这天家家都要挂上。

力行:这幅画是什么样子的?

施立学:在远山浮云,红墙绿瓦的宫门背景里,—位头戴王冠,身着龙袍,嘴边留有胡须的皇帝,手扶犁耙,正在耕田。牵牛的是一位头戴官帽,身着长袍的七品知县。牛旁是大臣,一手提笼,一手撒种。还有个学士模样的在一旁观看。这天挂上《天子(龙)劝耕图》,是提醒人们要赶快进入春耕生产,同时反映人们希望有一个贤明的皇上能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恰如东北秧歌拜年词中所唱:“二月里来龙抬头,如今万岁来使牛。正宫国母来送饭,鞭打犁牛年丰收。”

力行:看来,二月二龙崇拜,带有强烈的农耕色彩。

二月二与关东龙文化

力行:从正月十五闹元宵,龙灯漫舞长街,再到二月初二龙抬头日,龙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施立学:不知是传说构造了历史,还是史实丰富了传说。1989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外书摘》第三卷第四期的《人间奇事》专栏里,有一篇来自黑龙江的文章《我所看到的黑龙》,文章由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对山奶牛场退休干部任殿元口述,县博物馆任青春整理。文章言之凿凿——

1944年阴历八月,记不清是哪一天,任殿元驾船出江打鱼,路过大庆市肇源县西北陈家围子时,见那里围了比全村人还多四倍的人,船靠岸一打听,原来是黑龙江的黑龙落在沙滩上了。

任殿元等钻进人群一看,当时吓呆了:但见一个黑色的巨型动物卧在沙滩上,它太大了,陈家围子人在它身上搭了个棚子,整整十五领炕席,算起来得有二十多米长。头颈比身子细,头上没有叉角,只是在前额上长了一个一尺多长的扁铲型的角。脸型和画上画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还直抖动。它闭着双眼,眼角围了一团苍蝇,它眼皮一动,苍蝇就“嗡”地一声飞开了。它长着四个爪子,看不准每个爪子几个趾,因为四爪深深地插进沙滩里。每个小腿都比小伙子的胳膊粗。它的身子前半部分粗,由于是卧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么高,估计直径也得一米多。整个形象就像个巨型四脚蛇(东北土话马蛇子)。它遍身是鳞,脊背上的鳞是铁青色,足有冰盘那么大,形状和鲤鱼鳞差不多。它肚皮和爪子上的鳞是粉白色的,瞅着比脊背上的鳞鲜嫩,并且略小于脊背上的鳞。脊背上的鳞,干巴巴的,像晒干的鱼坯子,大群的苍蝇在它身上飞来飞去,它不时地抖动身上的鳞,发出干涩的“咔咔”声,每响一次,苍蝇就“嗡”地飞起来,声音一停,苍蝇又落了下去。它身上的腥味极大,相距几百米远就能闻到。它身下卧着的地方已卧出了一条长沟,身边的嫩杂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脚印是什么图案。

陈家围子村及附近的任家亮子、瓦房子、尚卧子等好几个村的人全来了,总共有三万多人,他们中有挑桶的、端盆的,都拿着盛水工具,统统由陈家围子村的村长陈庆组织。陈庆不许大家议论这个巨型动物,不许大家叫“龙”,只能称“水虫”。

听陈庆讲,昨天下午他还来这里,什么也没有,今天早晨就有人看到了这只“水虫”,说明它是昨夜卧在这里,今早被人发现的。陈庆组织人搭起苇席棚子,然后让男女老少挑水往水虫身上浇,水一浇上去,水虫身上的鳞随之一抖动,人们就这样一桶桶地往水虫身上浇水。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到夜晚变成了暴雨,整整下了一夜,时缓时急。第二天一早转为牛毛细雨,挑水浇水虫的男女老少早被暴雨浇散了。

早晨到陈家围子村后一看,曾经趴卧水虫的地方现在只剩一条深沟,沙子里还留有浓烈的腥味。据当地人讲,水虫是半夜走的,怎么走的,到哪去了,谁也不知道,因为下暴雨的夜晚不可能有人守候它。但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距它趴着的沙沟的东北还有一条深沟,明显是它站立起来形成的,这说明它极有可能是朝东北方向走的,怎么走的却是个谜……

力行:这个新闻很悬啊!

  施立学:从遍布关东大地上的各种冠名以龙的山川湖泽,也可捕捉到关东龙文化的气韵。在关东人眼里,长白山历来被称为龙兴之地,长白山天池是一座龙王鼓瑟,虾兵操演,与大海一呼一吸的龙潭。松花江是条龙脉,其下难以尽数的沟、谷、瀑、泉,如大龙湾、二龙湾、三角龙湾、龙井、和龙、海龙、蛟河、龙潭、龙首山、敖山、伏龙岗等都有繁盛的龙传说,关东人向来生活于龙的世界。清康熙皇帝曾撰文(载于《吉林通志》卷六)称:“古今论山脉九州,单言华山为虎,泰山为龙,地理家亦云:泰山特起东方,张左右翼为障。但未根究泰山之龙於何处发脉,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于长白山也……长白山之龙,放海而泰山也。”

力行:康熙的说法也很悬啊!

施立学:康熙这样说,是为抬高长白山的声誉,其目的显而易见,无非是要说明满族的统治纯系正统,天经地义,而其人也无愧为真龙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