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太极重出江湖 三百弟子遍布海内外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2010年7月17日

 

  龙形太极拳相传首创于道家全真龙门派,独立于五大太极拳流派,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在悠悠的岁月中一度失传,一幕流失与传承大戏就此拉开序幕

  龙形太极

  卧眠江湖路 一梦四百年

□本报记者 吴力 发自成都

凝神定气,左手龙形掌缓缓举过头顶,右手龙形掌收于腹部,上下掌相合发力,使出一招天人合一。

接着,他脚踏八卦的八个方位,连出八掌……龙形掌如行云流水,又似高山大泽,掌风撩起观者的衣襟,令人不禁步步后退。

黄大雄师傅在一次“武林大会”上的表演曾令许多人惊叹不已,这是某媒体的精彩描写。

拳法失传 隐匿将近四百年

清晨,柔和的阳光铺洒在大地上。黄大雄师傅很喜欢这样的早晨,他和往常一样,四点就起来了,然后洗手,给祖师爷叩拜上香,然后静心,凝神,运气……练起了龙形太极拳。

“练武几十年了,不管刮风下雨,我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我人生的必修课1今年五十九岁的黄大雄师傅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从外表看上去,他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声音洪亮,谈吐生风,大笑爽朗,让人很难把他与岁近甲子的老人相提并论。

黄师傅向记者摆开了龙门阵,龙形太极拳的江湖传奇在他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渐渐被勾勒出来。“龙形太极拳的全名叫中华子午阴阳龙形太极拳,相传出自于道家全真龙门派,也就是长春真人丘处机创立的那个全真派。”黄师傅说,师父在传道授武时,曾向自己讲述过龙形太极的历史。

“龙形太极拳区别于五大流派,是在传统太极拳基础上的升华。”黄师傅向记者介绍说。龙形太极拳来源于道家老庄哲学和仙家内家学说,融汇了道、释两家的精华,主张“内外双修”“拳道合一”。在龙形太极拳创立之初,就奠定了“内炼丹道,外练成拳”的基本修炼格局,并且一般认为“修道用于长生,拳法用于技击”。因此,龙形太极拳的主体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拳”法,另一部分是“道”法,并且这两部分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同进共长的关系。

“了解心法道术,才能了解龙形太极拳的精华。”黄大雄师傅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炼丹炉,根本没必要下海上山苦觅丹药,因为“自身就具备所有延年的原料和设备”,关键在于自己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和修炼观。

龙形太极拳到明朝万历年间被分成了两部分传承,“相传龙门派第八代祖师李虚庵将金丹大道和太极拳分别传于曹还阳兄弟俩。”曹氏兄弟在一伍姓人家的道资帮助下,顺利过了修炼大关,感念之下,就把金丹大道传给了伍氏兄弟俩,而内家拳法没有传递。

“从此该拳法逐渐在道、佛中消失,不知所终,隐匿江湖将近四百年之久。”黄师傅感慨道。

遍访名师 龙形太极重出江湖

“当今传统的太极拳风行神州,然而中华龙形太极拳却是鲜为人知的极为罕见的内家拳。”说起龙形太极拳的重现江湖,说起师傅彭兴文,黄大雄师傅不禁感慨起来。

彭兴文,法名智禅,字明寿,生于宣统二年八月,成都市青白江唐家寺人氏,后随父母移居新都区大丰镇。“师父受父亲的武术熏陶自幼习武,最早拜在著名武术家李超凡老师门下。”黄大雄说。李超凡师傅病逝后,彭兴文继续遍访名师,后来偶遇黄光明,黄光明的出现,对于龙形太极拳重现江湖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

黄大雄介绍说,黄光明是个貌不惊人的道长,他不但精通武术,还懂得天文地理,对道家的方数和道家的哲理都十分精通。“道长传授了师父喜爱的武学知识和易学知识,”经数十年研习进取终集大成。

“武学上稍有成就的师父,对黄光明的去世心情十分沉重。”黄大雄说,加之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中国,革命形势还处于低潮,百姓生活于战乱之中。“面临丧师之痛和有可能被拉壮丁的危险,师父不得不离乡背井。”黄大雄说,师父彭兴文只身来到江油梓潼七曲山下,认识了著名高僧海灯法师,在此四年,静心修炼。“期间,法师看到他展示的武术,特别赞赏他的道家太极。”黄大雄说,师父的武学知识和武术技能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长进。

“之后,前途未卜的师父测了生辰八字,觉得往南才有出路,后来离开江油去了乐山,”黄大雄告诉记者,师父到了乐山之后,正好遇上了一场武术擂台赛,“这次擂台赛不仅让师父大开了眼界,见识了各路高手,还结识了一些武林前辈,并且得到了他们的指点。彭兴文在这里遇到了民间武术高人欧阳尚人(江湖绰号:扯筋老太爷),“师父见到欧阳尚人,觉得相见恨晚,就向他真诚求学,不离左右长达半年之久,”黄大雄说,“欧阳尚人最终为师父的虔诚所感动,答应传授武学知识给师父。”彭兴文的内练外修在这个时期有了脱胎换骨的长进,并且慢慢走向了集大成。

“师父后来参加了鲁大东在乐山组建的解放军征粮队,支援大军,一直到解放后才回到家乡大丰。”黄大雄师傅说,师父彭兴文回到大丰后,打过零工,后来去了农机站看守大门,但彭兴文一直没有放松习武。每当深夜静悄悄,不管三九天寒地冻,还是三伏干燥闷热,“此时正是师父练武正酣的时候。”

光阴的年轮推转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代大师也难敌岁月的沧桑,彭兴文自感将不久于人世,如果就这样离开,将很有可能重蹈龙形太极拳消失的覆辙……

彭兴文终究还是决定将龙形太极秘诀和拳法,全部口传心授于弟子继续流传保存。

发扬光大 三百弟子遍布海内外

黄大雄作为彭兴文的关门弟子,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弘扬龙形太极拳的担子。

“我从六岁开始跟着父亲习武。”黄师傅也是新都人,出生于武术世家,父亲精通刀枪剑棍,参过军,大伯是国民党军的武术教头,一招断魂刀曾让孩时的黄大雄惊叹不已。黄大雄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熏陶着武术的气息长大。

“父亲不再教我武术了,因为上学后,父亲怕影响我学习。”虽然父亲出于好意不让黄大雄再学武术,但是黄大雄对武术的追求,却更为痴迷起来。先是缠着大伯要学武术,可惜刚学不久,就被父亲给劝止了。他就去找一个赖姓的炊事员学武,还是被父亲劝阻了,黄大雄便又开始了新的拜师之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黄大雄被分配到了成都化肥厂工作,黄大雄在这里认识了赵门直隶的传人丁国基的门生严师傅学习武术,黄大雄师傅说,工作之余,自己常跟着他学习北派直隶门的武术。

八十年代中期,师兄廖明长极力把黄大雄举荐给了彭兴文老师。黄大雄开始了龙形太极拳的学习。黄大雄说,修道和练武不一样,当时自己在心法的修炼上,“经过和道友的长时间不断探讨,才慢慢找到感觉。”

1994年,黄大雄受中国武术协会、全国侨联等单位邀请,作为民间艺人出席首届世界太极修炼大会,并受聘为大会康复专家。龙形太极的精彩亮相,受到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董念黎的高度评价,并勉励将龙形太极发扬光大。

国际知名武术家、成都体育学院王书田教授和著名武术家邹德发对龙形太极也非常重视,他们将黄大雄收为弟子,对龙形太极详加指点,使龙形太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更进一步提高。

“最终我还是把龙形太极传承下来了。”现在,黄师傅不仅在新都区发改局任职,还兼有四川省老体协太极拳俱乐部理事、成都市武术运动协会常委、成都青羊宫道观道家武术养生馆副馆长、成都市新都区武术运动协会秘书长等职,繁忙的公务总会占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两者之间时有冲突,但我会协调好两者,不会放弃对龙形太极拳的传承。”

黄师傅向记者介绍说,他本来打算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没有成功,“因为按程序,我们需要把拳法套路和心诀全部制成光盘公开,但按祖上规定,龙形太极属于内家拳法,不便公布。”

“成家立业后,由于修道练拳,连照看小孩都没有时间,爱人就常常埋怨我这是不务正业。”黄师傅说家人也曾经反对自己练拳,“但后来爱人退休了,慢慢地也开始跟着我修道练拳,不过她是为了健身益寿。”

“现在练武的人渐渐多了,我的三百多徒弟遍布海内外,龙形太极拳的发展将大有前途。”黄大雄朗声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