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在潮汕传扬

2012年1月23日 汕头特区晚报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华夏儿女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

年复一年,十二生肖轮回,中国又跨入龙之年。在人们高谈阔论“龙年说龙”之际,我将目光投向咱们大潮汕,投向潮汕先民留给后代的“龙文化”。

地名有龙踪

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与龙相关的地名存在,每一个带“龙”字的地名,背后都有一段由来,在我们的潮汕地区也不例外。从本土出版的地名志中,可以看到潮汕地区有不少带有“龙”字的地名,在此略举几处。

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龙湖乡,昔年称为浮陇吴厝新乡,后因村周围有沙垄,村后沙垄形似一条龙,加上村址地势低洼,似湖,故改称为“龙湖”。上世纪80年代,正是在“龙头”引领下,汕头才有今天繁荣昌盛的局面。

位于南澳县后宅东部的龙地村,地形从北向南呈长条状,蜿蜒曲折,登高俯望,形似长蛇,故称“蛇地”。民国年间,乡间文人认为“蛇”字丑恶,遂取吉祥之义,改蛇为龙,故成今名。

在澄海区,乡镇村名中不乏带有“龙”字的,而各条“龙”的得名都有由来。如澄华街道的仙龙,原称砂砻,是以农具得名。后因村后建有双忠圣王庙,取“仙龙保镇”之意,故改称“仙龙”。外砂的龙头,建村于明代,因村北筑有一座三孔石桥叫“犁头桥”,村以桥名,就叫“犁头村”,后借谐音,改称“龙头”。上华的龙田,初名田寮,明崇祯年间,村中举人卢升按《易经》乾课二爻臣位“见龙在田”四字,改称“龙田”。隆都的龙美,相传古时候韩江横堤决口,大量泥沙向东冲积数公里成一道沙垅,因村处在沙垅末端,因“垅”与“陇”同意,故名陇尾,后又雅称为“龙美”。东里的龙潭,相传村后山脉起伏,形似龙,且村前有南溪流经,有潭,故名“龙潭”。

潮安县龙湖寨,是一处古聚落,位于韩江下游的西溪与古彩塘溪的叉口处。古时候的龙湖叫塘湖,因为先前塘湖乡是海滨沼泽地带,先民挖取西面的土铺垫地基,挖出了许多池塘,于是塘湖成了这里最早的名字。明朝时,为了防御倭寇,这里的居民合力建起了寨墙,整个寨墙沿着韩江带状分布,貌如长龙。后来依寨子的形状,人们给它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就是现在的名字——龙湖寨。

在潮汕其它区县,沾“龙光”的还不少。潮阳贵屿的龙港,昔年因缺水,村民在村前开渠引练江灌溉农田,后喻渠长如龙,故名“龙港”。揭东县龙尾镇,因镇区所处山峦似卧龙之尾,得名“龙尾”。揭西县龙潭镇,又因境内龙潭瀑布而得名。

八景有龙迹

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自古以来,潮汕各市县也热衷于以本土景物选出“八景”为荣。在这些“八景”的命名中,我看到了景中的“龙”迹。

“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明末清初,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沙洲上,有雅致幽静的寺院和石塔,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是以游艇常系缆于此而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湫泉,故又名“龙湫宝塔”。清代后期宝塔倒塌,寺院荒芜,遗迹无存。后人以现在的凤凰塔(即涸溪塔)代替。

“龙潭钓月”是澄海古八景之一。龙潭寺旧址在今澄园住宅区内。始建于宋绍兴十七年(1147),宋咸淳年间僧绝尘移建于此。规模宏大,寺貌雄伟,为澄邑之冠。寺内原有由僧人绝尘手植的二株南粤树龄最大的珍稀印度菩提树,历700多年,却在旧城改造中遭砍倒,有识之士切截树干栽种于神山山麓,现已长势茂盛。

“龙首环青”是古潮阳八景之一,此景在金浦、河溪二镇之间。据《潮阳县志·山川》载:“龙首山高百余丈,周围十余里,为县治来龙入首。”又载:“叠嶂连峰,捋双髻、乌岩之胜,青岑翠岭,环华阳、白竹之间。”龙首山包括双髻山和西山等山岭,连绵重迭,周围林木茂密,四季常青,故名。

“龙潭晓月”是南澳八景之一,龙潭即是位于深澳南面山中的龙潭坑,此处清流不息,山泉飞白,“龙喉”最深,有10多米,拂晓时月影分外迷人。

“龙潭飞瀑”是揭西八景之一。龙潭飞瀑在南山镇之西北,有两个龙潭:一是上龙潭, 又称条河龙潭;二是下龙潭,又称田心龙潭。上龙潭位于龙潭河上游,流水湍急,飞下高岩。此岩高达50米,上有巨石耸立两旁,酷似石门。下插深潭,飞流直下,激起狂波,冲成深潭,石潭广敞,深不见底,潭水发黑,望之心悸。古昔之时,如逢春旱,则有潭边求雨的祭礼,世称“打龙潭”。下龙潭位于灰寨河上游,流至田心村之北,结成龙瀑深潭。

“龙津渔唱”是海丰古八景之一。龙津河位于海城的东部,当地很多人习惯称龙津河为母亲河。之所以叫龙津渔唱,是指在古时候,尤其是在傍晚的时候,很多渔民都喜欢在龙津河上边打渔边唱歌,表达丰收的喜悦心情,两岸有很多附和的人,构成了一幅很美丽的图画。

“龙山烟树” 是陆丰八景之一。龙山旧时称金龙山。位于东海镇市中心,山上古榕修竹,林茂花香,烟霞掩映。始建于清乾隆七年的龙山书院(现在的龙山中学),数百年间造就了多少士子贤才。

传说有龙事

中国几千年的龙文化,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积淀。就在潮汕 很多民间景物连同传说都渗透了龙文化。

在潮州,有数座古庙流传着与龙(实为蛇,潮人称蛇为龙)有关的传说。如潮州南大堤上的青龙古庙,祀奉青蛇神。传说神明一贯灵验,经常化为蛇状的灵物蜿蜒盘曲在神龛上,显现于香案之间,时隐时现。如若见到了,就会大吉大利。于是就建起青龙庙。

地处潮州一隅的龙母庙的传说听起来十分动人。相传古时潮州城北有一位老妇人,生活清苦,心地善良。有一天,她在韩江边救了一条奄奄一息的小青蛇。待青蛇长大后,老妇人将其放归韩江。不久,韩江发洪水冲垮了大堤,两岸房屋被冲毁,田园被淹没,官府组织抗洪,填堵缺口,但无济于事。一夜,老妇人梦见青蛇前来托梦:“韩江洪水全是白龙作祟。我本是南海龙王之子,因犯龙宫禁规,被贬人间受苦。如今一定要除去孽畜,以报救命之恩。”第二天,民工还在筑堤,老妇人也赶到江边看个究竟。忽然间,波涛汹涌,浊浪排空,水面上跃出两条长龙,一青一白,斗得十分激烈。两岸百姓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只见青龙越战越勇,白龙渐渐不支。青龙奋起神威,终于将白龙杀了。青龙游了过来,朝老妇人点了点头,飞身往缺口挡去,谁知还短了一点点,龙身摇晃不定。岸上百姓一筹莫展。这时,老妇人飞身跳入江中,紧紧将龙尾抓住,将缺口堵住。岸上百姓纷纷挑土填上,缺口终于合拢,保住了北堤。就在这时,青龙驮着老妇人,腾云飞上天庭。百姓就在原缺口的地方建了龙母庙,既纪念这位老妇人,也纪念大青龙。

位于龙湖乡的龙首庙,也有同样一个传说,在《潮州民间故事集成》有记载:古时,龙湖乡里有条毒蛇一丈多长,经常伤害人畜。有个乞丐来到五官苍,发现毒蛇在此出没,决心把它打死。他对乡亲们说:“我要是被蛇咬死了,就替我把这副骨头收埋罢了。”乞丐用活鸡血化入毒药,放进蛇洞里,毒蛇吃下毒鸡,挣扎而死,乞丐也不幸地被毒蛇咬死。从此,这里再无毒蛇为害。乡里人为纪念这位舍生除害的乞丐,就在那里建庙塑像奉祀他。开始被称为“蛇王爷”。后人觉得这个称号不雅观,便改为“龙王爷”,庙名叫“龙首庙”。

在今普宁市辖内,高埔镇龙窟村、船埔镇龙窝村、大坪镇龙坑村,这三个以“龙”命名的村落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据《中国民间文学(广东卷)》介绍,相传远古洪荒时期,这三个地方,居住着三条聪慧的龙,它们潜心修炼,盼望有一天能升上天界。到了一千年修炼期满,天上玉皇大帝叫把守南天门的关圣帝君,送下一颗升天如意珠,让一条龙上天。因为玉帝没有明确吩咐珠应给谁,关圣帝君就把三条龙召到大坪埔心地方,磋商珠应让谁先得。谁知这三条龙,有的认为自己才智微浅,有的认为自己体弱功差,有的认为自己德望不高,互相推让不休,各有其辞。关圣帝君只得回返上天,奏知玉帝。玉帝被它们那种互敬互让的美德所感动,认为殊堪嘉许,乃破例再令关圣帝君送下二颗如意珠,让三条龙同时升天。三条龙得到明珠,便择日在大坪埔心的罗庚地大草埔上一齐升天。后人为了纪念和弘扬这三条龙互敬互让、和谐共处的美德,分别在三条龙居住、修炼的地方建起了三个村子,命名为龙窟、龙窝和龙坑,并在三条龙升天的大坪埔心建了一座龙腾庙。

民俗有龙影

民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游艺民俗是众多民俗中的一种。而龙象征吉祥、尊贵、勇猛以及权力,所以在潮汕游艺民俗中,不乏龙的身影。

舞龙,游艺民俗最常应用的表演之一,人们用舞龙来祈求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舞中的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制造,到现在舞龙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广场文化、民间节庆的重头戏。我见过潮安县龙湖的舞龙,至今仍记忆犹新。龙湖的龙通常长20余米,分龙头、龙身、龙尾,前后共7节。舞龙由8人表演,其中一为擎龙珠者。舞龙融汇了武术的功架,动作快捷,矫健有力,情绪激昂。

烧龙,起源于明朝末年,是揭阳乔林人成功抗击暴力和外来势力侵略后欢庆胜利的一种方式,后衍化为贺岁民俗。按其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起,开始游龙迎春,至初十晚烧龙。彩龙身上装满烟火,由一群青壮男子托举,点火烧龙时,伴随锣鼓声,爆竹声,彩龙腾跃飞舞,口吐火球,身喷烟火,五彩夺目,极为壮观。相传烧龙活动是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赛龙舟,在潮汕方言中叫“帕龙船”,是潮人在端午节喜爱的一项户外活动,有诗云“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潮汕的龙舟有多种样式,正规的龙舟有龙头、龙颈、龙尾。龙身半圆而长,长短不—,容纳12对桨、 16对桨、32对桨不等,最长的可容52对桨。龙舟分红龙、黄龙、青龙、白龙数种,乌龙为人们所忌讳。龙头雕刻则非常讲究,并饰以鹿角、色旗、胡须,龙身龙腹按麟甲模样涂彩,并根据红、黄、青、白龙种,突出各种颜色。色泽艳丽鲜明,图案漂亮眩眼。不同龙舟挂着长长的不同色泽龙须,标志突出。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泼水助威,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