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看山水:六安“龙”文化探究

六安新闻网  2012年4月28日

 

编者按 正如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六安籍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在《文化的力量》中指出的“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里,皖西这方土地的特色文化是一笔不可轻视的财富,是民族文化中值得着力发掘和发展的一个分支。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积累和传播价值,而且通过她的润色和影响,也必然使该地区的综合文化素质得到提升,甚至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的渗透力量是不动声色和天长地久的,也是不可遏制和中断的”一样,我们六安文化正在成长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强大软实力。在六安特色文化中,龙文化的探索发现和发掘是一个重大的富矿,值得我们探究。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深深地融入六安人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之中。

自古以来,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按照古代的说法,山为龙势,水为龙脉,山川河流之间皆有龙之灵气。2012年恰逢十二生肖中的龙年,选择以龙为主题的旅行目的地来欣赏名山大川的灵动之美,或者体验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龙文化,都是非常有趣的。现实之中虽无真龙,但形似巨龙的山脉、水系和建筑却并不少见。按照中国社科院的老专家所言,我们六安本来就是中华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多处山水自古就以龙的名称所表述,不但形貌似龙,而且,龙的神韵无处不在,实在是探秘中华龙文化的好去处,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十二生肖神龙显
古人选择十二种动物做生肖,大概是基于人类“天人相合”的生存、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其排序也颇有说法。十二种动物中包括了与人的生活既息息相关又十分常见的六畜,野生动物和代表吉祥喜庆的虚构动物——龙。其中,子鼠生命能力极强,符合古人人丁兴旺的最大愿望,故居首,牛劳作得丰收,居次位;寅虎林中吼,卯兔草中游,折射渔猎文化;辰龙天上飞,巳蛇洞中藏,龙蛇代表稻作文化,龙居五,暗合“九五至尊”。在我们中国,皇帝向来是以龙的化身自居,所谓“真龙天子”就是这个意思。蛇形长圆,合六六大顺之意。后六位同人类关系密切,其中,猴与人形似,居九之尊,猪有肥猪拱门福气到家之意,所以收尾,形成一个圆满吉庆的循环。
诸多历史资料表明,古人更倾向于从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释地支与生肖的配属关系。鼠咬天开,子时老鼠最活跃;牛善耕地,丑时牛正忙于反刍:寅时老虎下山觅食,卯时玉兔月宫捣药,辰时蟠龙行云布雨,已时灵蛇捕猎归洞,午时马飞驰,未时羊上膘,申时猴啼跃,酉时鸡上架,戌时狗守夜,亥时猪酣睡。此外,古人还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将十二种动物按照足趾的奇偶数分成阴阳两类,趾数为单的一定排在单数位,反之排在偶数位。
十二生肖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代代古人文化积淀,不断认识自身和自然界关系的过程。从《左传》、《诗经》里的雏形到东汉《论衡》基本形成,它被植入了深厚的天文学背景,也和物候文化、时序更替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十二生肖的来源有多少种不同的历史传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选择这十二种充满灵性的动物精灵来充当人的属相,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与动物亲善相待、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历史自然观。这对于当今社会和人类未来的科学发展极富启迪。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总是执着于挖掘和利用自然事物和人类生命活动的相合相应之处。地球本来就是“动物世界”。而十二种动物两两相对,体现了古代人类的辨证思维已初步形成并不断趋于缜密。自古以来,我们六安人对十二生肖厚爱有加。十二属相已经深入到每个人上学、出行、恋爱、婚姻、建房、丧葬等生存、生产、生活之中。

疑似神龙落皖西
在长江和淮河两条巨龙之间,六安境内的淠河、史河、杭埠河历史源源流长,波涛奔腾不息,滋润和养育着六安人民。
从六安地图上看,淠史杭三条河流穿越其中,似三条巨龙腾空飞舞后落足皖西大地。新中国成立后,六安人创造出惊天动地、名扬四海的人间奇迹——史称淠史杭工程的梅山、响洪甸、佛子岭、龙河口、磨子潭、白莲崖等六大水库,更像六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别山深处,造福安徽河南数千万人民,更为神龙降临皖西大地提供了永不桔竭的生命空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山名水成为六安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了六安人依山傍水赖以生存的重要精神家园,甚至成为六安城市不可分离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元素。通过对六安城市山水文化的阅读,我们才逐渐懂得,名城六安的山水文化为什么如此厚重,如此丰润,如此美好。
无论你乘船小游,或登高远望,也无论你独处在六安山水间的每一个角落,你会由衷地感到,这里天连水,水连山,天地山水间云蒸霞蔚,烟波浩淼,河面上千帆云集,百舸争流,汽笛声声,眼前景色浑雄而远远流长。这里因山水而生的各类原生态歌谣和船工号子,犹如远逝的天籁之音,给我们六安留下的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自然最观和精神传承。翻开《六安民间故事全书》,关于龙文化的历史传说随处可见,让人思绪万千,爱不释手。例如《龙河口的传说》、龙穴山的故事》、《桃花坞与龙爪石》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每一个民间故事里都折射出一个史迹久远的文化六安,山水地理的背后,渗透出六安古老的历史痕迹,闪烁着神龙文化的耀眼光环。
六安神韵的山水与龙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历史名人。当年楚国迁都寿春,尽管原因很多,也有历史的局限,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凭借这里黑龙潭、白龙潭的山水之灵气与龙文化发祥地的神韵,仍维持100多年的统治,为古都寿春留下诸多灿烂的文化宝藏,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就像喜马拉雅山的壮丽美景和磅礴气势,深深地叩动泰戈尔的心一样,“司法之祖”皋陶不仅在协助大禹治水、促进民族融合中建立不朽功勋,而且其“明五刑,弼五教,刑期与无刑”的法制思想,开创了中国司法之先河,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赢得东南亚乃至世界司法界的尊崇。
六安王刘庆统治期间,忠君爱民,倡导耕织、发展生产、打击盗贼,维持社会安定,得到汉王赏识,死后为其厚葬。刘庆王陵因修建沪汉蓉高铁得以发现发掘,震惊全国。孙叔敖、刘信等更是勇于担当治水大任,筑塘修堰,造福于民,安丰塘、水门塘、七门堰等古代水利设施名扬四海。孙家鼐喝着淠水长大,成为一代帝师,并创办北京大学,传承中华文化,名垂千古。
近代以来,从六安走出去的和还在为六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军事家、法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等各类大家不断涌现,尤其是以洪学智为代表的上百位军事家和以倪永培为代表的上万个企业家以及以徐贵祥为代表的数十位文学家的诞生,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为六安的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

龙年旅游沾灵气
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龙年。龙年龙山龙水龙地,龙年旅游沾灵气。说六安大地是中华龙文化的发祥地,这话一点不假。多年来,笔者曾先后陪同多位社科学家对六安境内称为龙山龙水龙地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境内具有龙的地名、水名、山名不下百处。像舒城的龙头塔,裕安的龙井沟,寿县的黑龙潭、白龙潭,霍邱的龙潭镇,霍山的真龙地,金寨的上龙潭、下龙潭、龙潭瀑布、黄龙河,叶集的龙潭传奇和九龙戏珠等实在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的几处。
神奇的龙河口。在舒城县中部,现称万佛湖。该地设有万佛湖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和万佛湖镇。属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据考证,龙河口及其上游一带本是一个龙湖。在远古时代的某年夏季,连续三天三夜狂风暴雨,在现龙河口大坝处破堤,大水使得龙河口下游数万人丧生,几万人无家可归。当时在湖中生存的长须龙、短须龙和无须龙三兄妹眼看百姓受灾,实在忍无可忍,就上奏天宫玉帝以求均衡降雨,让龙河口下游百姓免受水灾,但狗天官趁玉帝和王母出巡在外专权乱政,假传圣旨。当狗天官的阴谋被揭穿时,狗天官恼羞成怒,随即追杀长须龙、短须龙和无须龙三兄妹。因无须龙是王母的干女儿,狗天官不敢怎样,而把重点放在诛杀长、短须龙两兄弟身上。没有多长时间,歹毒的狗天官撵到湖里,抽走了长、短须龙两兄弟的筋骨,剥去了他们的皮鳞。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长短须龙两兄弟,称其咯血的河畈叫红血畈,剖胸的山岗叫胸开岭,剥龙皮的地方叫龙骨冲,焚烧龙体的地方叫化龙尖。百姓还自己组织建立多处龙王庙,至今四季香火不断。解放后,舒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劈山架槽,引水灌溉,重建龙河口大坝,使得龙河口即现在的万佛湖碧波荡漾,滋润着下游百万人民。万佛湖这才真正成为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和福地洞天。
神秘的龙穴山。此山在金安区境内。相传,明代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号称洪武皇帝。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大赦天下,广寻风水宝地,曾下圣旨差军师刘伯温在江淮一带察看风水宝地。刘伯温从南京出发西向而行,一路上风餐露宿,经过紫蓬山、大蜀山和大潜山一带,均感风水平平。当他来到龙穴山上,举目远望,云蒸雾绕,前山似青龙昂首摆尾,后山像黄龙腾云驾雾似动非动,于是刘伯温感慨:
“此山乃龙盘之地也!”随口吟诗一首日:
“天池通宵畈,地穴芷神仙,有人葬此处,代代出状元。”当地民间还流传着《龙狼和龙井》、《汪太傅读书台》、《天下第十泉》、《观音池》、《双龙’桥》等许多传说,为龙穴山增添了无数神秘的色彩。
神情的乌龙庙。该庙在霍邱县乌龙镇境内。乌龙镇原先有一座庙,叫乌龙庙;从乌龙庙向桥店方向走十五里有一口井,叫白龙井。相传很早以前,白龙井叫乌龙井,乌龙庙叫白龙庙,乌龙井里有一条乌龙,白龙庙里有一条白龙。据说白龙原是住在井里,乌龙住在庙里。白龙生性温顺,与人类相安无事。可乌龙却呼风唤雨,嫌弃庙小,想住到井里,于是经常飞到井里把白龙咬得遍体鳞伤,白龙无处安身只好跑到庙里栖身,于是乌龙庙变成白龙庙。有一年春天白龙变成一白衣青年,帮一户人家种田致富,人家为感谢白衣青年,就到白龙庙烧香致谢。白龙托给人家一个梦,说他是白龙,想打败乌龙,夺回属于自己的白龙井。这户人家点头答应。又一年二月初二,这户人家带着两个儿子,大儿子挑了满满一挑子馍馍,小儿子挑了满满一挑老奶奶用的臭裹脚布,早早来到白龙井,目不转睛地盯着井里。辰时时分,平静的井里像油炸开了锅,一会儿翻起雪白的浪花,大儿子不敢怠慢,赶紧往井里扔馍馍,一会儿又翻起了黑浪,这时小儿子把臭裹脚布扔进井里。原来这天是白龙和乌龙相约决斗的日子。翻白浪是白龙占上风,吃馍馍更有力量,翻黑浪是乌龙占上风,吃的却是臭裹脚布。中午时分,白龙终于胜利了,留在自己的井里,但它并没有忘记是当地百姓帮助了它,常年用井水供百姓生产生活。而乌龙回到庙里从此改邪归正,安分守己,并为百姓祈祷,保佑乌龙庙一带百姓平安。至此乌龙庙才有了持久的香火。
神似的龙爪石。在六安城西的淠河东岸,南北各有一座龙爪石,人们习惯叫上龙爪、下龙爪,两个龙爪石之间相距千米左右,其石呈紫红色,巨石延伸至河中心,其形怪异,瘦削如爪。上下两处龙爪石有着动人时传说:上古时代,淠河中段有一处深不可测的黑龙潭,潭中藏有一条黑色恶龙,时常兴风作浪,吞噬人的性命,残害百姓。有一年,青年渔民张虎、张豹兄弟俩立志为民除害,组织周边渔民手持利器,驾舟迎战恶龙,与其搏斗七天七夜,由于人多势众,终将恶龙杀死。鲜血染红了十里沙滩。张虎、张豹又将黑龙的四爪砍去,分放在南北两块巨石之上,这四只龙爪便嵌迸了巨石,形成了现在的上下龙爪石。被龙血染红了的十里沙滩长出千亩桃林,

《六安史志》上称为“桃坞睛霞”的六安古城著名八景之一的桃花坞延传至今。而六安古城的上下龙爪石为造福六安人民避免洪水灾害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不少六安市民又称其为防洪石、避灾石。
神韵的龙眠山。在舒城县南,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隐居之处。相传李翁回故乡隐居,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位老友邀约一道前来看望,李翁迎至三河鹊渚桥。久别重逢,李翁无比高兴。或乘船、或骑马、或步行,游遍刘兰芝焦仲卿陵墓、周瑜故城、七门堰、梁祝化蝶墓、文翁故里、西汤池温泉等风景后,来到龙眠山庄饮酒时,欣赏、品评《龙眠山庄图》并作跋、吟诗。米芾当即随口吟来:“上下必经十二撇,倚枝拄杖勤间歇,山庄巍巍云烟护,逸兴恬情作美说”。黄庭坚道:“云气催拥灵气飞,如橼妙笔画精徽。名篇传世《山庄》出,隐居生涯倍增辉”。苏东坡接着写道:

“雅境青山碧玉瑕,南星北斗做邻家,偷邀织女会河汉,暗请嫦娥赏夜花。酒饮长庚酌象棋,桃分赤脚议丹砂。龙眠山顶风流事,传到人间惹笑话”。李翁说:“东坡先生,这样的诗只有你这样的骚人才写得出!”说完,四人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