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崛起最高龙母塑像——龙母文化在梧州

人民网记者 罗昌爱  通讯员:潘玲 黄静  2007年2月10日

 

2月10日,一座38米高的龙母圣像屹立在西江畔的山顶上。这座全国及岭南最高的龙母塑像在龙母的故乡广西梧州市揭幕,拉开了这个市今年龙母文化之旅的序幕。

当日,扩建后的梧州龙母庙也首次与广大游客“见面”,它以其恢弘的气势,精美的建筑风格,吸引了约万名游客前来旅游揽胜。

广西梧州市建城两千多年,为岭南古郡,是一座具有千年厚重历史的岭南古城。《越史丛考》曰:“居百粤五岭之市,连九疑七泽之胜”,可见梧州本就是圣灵之地,传说中龙母眷恋的故乡。

龙母,是我国民间流传周秦之世的神女,为百越传奇女性,立志“利泽天下”。龙母为民造福,百姓推举她为氏族首领。关于龙母的来历,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传说,龙母姓温,于周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90年)农历五月初八出生在藤县水东街孝通坊,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有一天,温氏在溪边拾得一卵,细心养护下,里面生出五条小龙,长大后被放归大海。从此,人们把温氏称作龙母。那时候的西江流域还属蛮荒之地,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当恶劣,水灾、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不断,而人们的应对能力又非常有限,多依赖于上天对人类的恩赐。百姓希望能有一个带领他们克服困难,战胜灾害,庇护他们幸福平安的能人。善良聪明的龙母立下誓言:要利泽天下,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她苦学本领,了解各种知识。为了解除百姓病痛,她上山采药尝试百草,精通了各种医术后,经常救死扶伤,服务百姓。为了治理恶劣的环境,龙母在五小龙的相助之下率领南越、西瓯的群众开荒山、治旱涝、导江河、抗洪水,战胜许多自然灾害,使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龙母去世后,秦始皇封其为秦龙母,以示尊宠。后人为了纪念龙母,在西江流域建了无数龙母庙,最著名的为梧州龙母庙、悦城龙母祖庙和藤县龙母家庙。

梧州龙母庙位于梧州城北桂江水滨,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和清雍正年间曾两次重修。枕山面水,与地通灵。原来由牌坊、前殿、后殿、行宫、六角亭、龟池、五龙壁等部分组成,现已扩建成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的龙母圣地。走进气势雄伟的山门,沿着石级往上走,一路追寻龙母的仙迹,于浓烈的香火气息中,38米高的龙母圣像屹立眼前,栩栩如生,高耸云天。修葺一新的龙母大殿,精致的钟楼、鼓楼,带着神秘色彩的龙母寝宫、厢房……雕梁画栋,精益求精,散发着南方古老建筑的独特风情。

站在庙前,可以清楚地看到,龙母庙后面的山脊就像一条龙,而河水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流进不流出,其形状弯弯地环抱着龙母庙,犹如古代状元的官带,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龙母庙的选址和大体布局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此庙是龙母故乡之庙,自古以来就传说它特别灵验。北宋时的梧州知府陈执中就有“龙母庙灵神鬼集”之叹。

龙母圣灵,古今有之。相传,从前,商船每逢路过龙母庙,都要行“一慢,二拜,三通过”之礼:先放慢航速,朝龙母庙方向放鞭炮、烧香、打鼓、三磕头才通过。这样一来,商船总是一帆风顺的。龙母庙中,石龟、龙洗盆、龙母寝床和龙太子床、福寿壁、五龙喷水壁等景点的来历,也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每一处风景皆造型各异,值得造访者细细品味:龟象征长寿,用龟作碑座,表示祥瑞。龙洗盆,是传说中皇帝的御用之宝,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摸得龙洗盆水起,财源滚滚,风生水起。龙母寝床和龙太子床则是传说中龙母和龙太子遗留的仙物。据说,若有缘轻摸龙床,就可以添福、添禄。龙母庙内的这幅福寿壁,象征凡是进入龙母庙朝拜,多做善心慈心事的人,都能得到龙母护佑,而多福多寿。五龙喷水壁则是根据后人根据五龙为民造福的传说而创作的艺术精品。每当晨光初照或夕映彩霞之际,此图更添异彩,为整座龙母太庙增添许多瑞蔼祥气。

为了纪念龙母,龙母庙一年四季都举行大型的庆典活动一代一代地传承着神奇的龙母文化——春季,农历正月二十一日,举办“龙母开金库”活动;夏季,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是龙母诞;秋季,举办龙母“得道诞”;冬季,举行龙母文化一条街、龙母文化大型花灯联展、民族风情表演、民俗文化特色展、大型文艺晚会等活动。大型庆典期间,整座龙母庙张灯结彩,亮如白昼,通宵达旦开放,一连数日,龙母庙香烟缭绕、炮竹声声,醒狮起舞,锣鼓喧天,如同过春节一样隆重、热闹。前来朝拜的各界人士,四时络绎不绝,盛况空前。这些民间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龙母圣像的建成,龙母的扩建,使龙母文化更为灿烂。前来龙母庙瞻仰母仪龙德的游客络绎不绝。梧州市副市长李宁波告诉记者:世代相传,龙母文化已成为一种巨大的民间文化力量,影响遍布珠江流域,流传到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之中,并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流域传播,成为中原龙文化的一个侧影。源于龙母的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已成为光辉灿烂的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网梧州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