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启动“乡村史志工程”

庞进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3日  

 

近年来,我在下乡采风过程中,发现基层乡村有许多文化价值很高,却处在流散状态的东西,如村庄的变迁史,家族、姓氏的兴衰史,英烈、贤达、恶人、怪才的故事,各种风俗民情的演进,过去年代的遗迹旧物,等等。我觉得这是一笔巨大的、很宝贵的财富,是可以证历史、益当代、启后人的“活化石”。时代在飞速进展,若不尽快地予以收集、纪录、甄别和保存,这些“活化石”就有可能失散消亡。于是,我想到了编修《乡村史志》这件事。不错,各市县都有市志、县志,这些市志、县志都比较宏观,是粗线条的,难得具体、周祥和全面。如果将《乡村史志》编修起来,对市志县志来说,是大程度、大范围、多方面、多角度的补充和丰富,同时,也给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进程、文化积淀、民俗风情、投资环境等等的人士,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料文本。

那么,可行性如何呢?从大背景上讲,这无疑是一项符合“三个代表”,符合“以德治国”、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建设工程”和“人文资源抢救工程”;从财力上说,改革开放已二十多年了,乡村经济大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少村子都涌现出了一些“先富起来的人”,花点钱或集点钱编一本《乡村史志》,困难不会很大。再说,政府从财政上也可以拿出点款子来予以资助;从人员上说,乡村里有不少离职干部、退休教师和文学爱好者,他们都可以成为编撰骨干。

怎么做呢?我想到了这么几点:1、做一下专题研究,纳入“政府行为”,可考虑将其作为乡村小康建设的一个“硬指标”;2、成立由领导和专家组成的“班子”,专门搞这件事情,负责指导、协调、审稿等等工作;3、各地可先选若干个村子,写出样本,以为示范,然后推开。

我觉得编修《乡村史志》这件事,就是一件承先启后、荟萃文化、建无量功德的大好事。据我了解,不排除个别乡村有编修史志的情况,但就全国而言,还没有那个地方大规模地做这样的工作。所以,我建议政府的有关部门重视这项工程,启动这项工程。

(发表于2003年9月17日光明日报)

 
声明: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101729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