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考古学者聚集内蒙古探讨龙文化起源

2004-07-27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7日电 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考古学者们近日聚首红山文化的最早发现地–内蒙古赤峰市,参与首届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中国龙文化的起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刘国祥说,红山文化玉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身体蜷曲如环,首尾相接或相距较近,头部较大,双耳呈圆形或圆尖状竖起,双目圆睁,吻部前伸,靠近头部偏中有一个圆形小孔;另一类首尾明显分开,身体曲成“C”状,吻部突出,双目呈梭形,没有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状长髭,背上有一个钻孔,经测试,用绳子从孔中穿过并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用来悬挂或佩带,其中在三星他拉遗址中出土的“猪首蛇身龙”,体高26厘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红山文化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辽宁师范大学考古学教授田广林认为,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崇龙”习尚,发源于“衣食有忧”的原始社会人类对食物之源–猪、鹿、鸟、蛇等的感激与敬畏,到红山文化时期,龙的形象被定型为“兽首蛇身”的弯曲状,直到汉代,玉龙都保持了这种造型,因此红山玉龙是中国古代早期龙的标准形态。

美国丹佛大学考古学教授南莎娜说,猪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一直是很重要的动物,在红山文化地区的很多墓葬中都有猪骨作陪葬,当时人们可能已把猪当作财富象征或者作为某种图腾来崇拜,因此红山文化中有大量的“玉猪龙”形象玉饰品并不偶然,它很可能与当时人们祭祀或崇拜有关。

龙是中国人心中的神物,它的形象来源一直为学术界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龙身来源于蜥蜴、鳄鱼或蛇,龙头来源于牛头或马头。

考古学家在距今6500到5000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玉龙,这些猪首蛇身的龙形为中国研究龙的起源及“崇龙”礼俗提供了重要线索。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1935年因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1954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彩陶和石器等。为期6天的首届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赤峰市人民政府和赤峰学院共同主办,将于28日结束。  (包小翔 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