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举行盛大“二月二”龙抬头祭海大典

2011-03-06 人民网(北京)  

 

989C11C64CA0E9085D113B5DD5544D0A

海口当地众多渔民、市民、游客在祭海大典烧香祈福

125DFD5A1E38BE4ACF10F5F049F6ACFA

彩妆巡游队伍沿海口西海岸一路巡游

E5F0E413D3B5989693FF218BBA93D1AA

祭祀人员将五谷洒向大海,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FEA8F022F4B0FA10157EB924DE0BD881

海口当地众多渔民、市民、游客在祭海大典烧香祈福

  人民网海口3月6日电(记者吉羽、实习记者潘惠文)3月6日上午,海口市西海岸沿线旌旗招展、人头攒动,由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海口2011·二月二龙抬头祭海大典”在这里拉开序幕,再次集中向市民、游客展示一场丰富多彩的海洋民俗文化活动。

上午9点,由数百人组成的彩妆巡游队伍声势浩大地从西海岸观海台出发,长龙中最前排的是开路锣,南海龙王幡旗、天后娘娘幡旗、水尾圣娘幡旗、小幡旗、十供队伍、三大海神牌位紧随其后,巡游队伍中还有主祭、嘉宾,六佾舞、舞龙队、八仙过海、西游记等身着华衣的演员们。巡游一路展演,沿轮滑赛道、印象剧场、福山咖啡、2号会所至假日海滩中心广场祭海大典区。巡游队伍沿途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参观,场面热闹非凡。

本次活动共分为祭海大典和海文化展示两大区域,区域的功能各不相同且看点丰富。祭海大典区设置在假日海滩中心广场,主要用于举行正式的祭海大典,供奉海南各地区海神。海文化展示区主要设置在假日海滩中心广场及主要道路,用于展示龙文化与祭海文化,形式有展板、实物、表演及空飘等。

假日海滩中心广场上,书写着“祭海”大字的9米高的狼牙祭旗威武肃穆,66面幡旗迎风招展,百人锣鼓队尽显声势。9点50分,主持人宣布肃安神座,鸣炮,息鼓,庄严的祭海大典就此开始。主祭燃香拜礼,十供依次放置供品桌,嘉宾依次将鲜花放置鲜花供案,主祭宣读祭文。宣读完毕后,鞭炮起,主祭及陪祭人员拜礼和上表。紧接着六佾舞开始,现场气氛热烈,舞毕全场向南海各神三鞠躬拜礼,由主祭官收集十供入瓶封装,上船到固定地点投入海中,祭海表演活动到这里全部结束,短暂的半个小时,海口市民重温了一场古老海祭的神秘和庄严,亲身体验博大宽广的海洋文化。

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海旅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民间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自国务院宣布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海旅集团就提出了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形式来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丰富海南旅游产品,用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海内外游客,让海南的民间传统文化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再放异彩。

背景资料:海南主要海神简介

我国沿海一带地区都有海神信仰传统,海南岛海神崇拜更是普遍,有外来海神,也有土生土长的神祗,并且每一个神祗都有神话故事在海南民间广为流传。敬拜海神直至现在也是海南民间的传统风俗,沿海渔村渔民出海前回归海后,都要到自己所信仰的海神庙祭祀。

众多的海神,不仅构成海南岛上一条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景线,而且可看出在很久远的古代,海南人民的海上渔猎与商贸活动就很频繁。

一、南海龙王源流

南海龙王渊源于中国古代的龙崇拜。考古实物和文献资料证明,中国龙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人对自然界动物和气象变幻的敬畏,通过模糊集合而产生的神物。相传中国上古三皇之首伏羲氏集中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等许多动物的综合体形成龙,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从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中华大地被称作龙的土地,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徽号。

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龙既代表阳刚进取精神,又体现润物广利的品德。它性喜水,多居于水泽之中。大海作为各种水域的集合体,神秘莫测,变化多端,人们需要一位强有力的神灵来主宰海上风云,因此,龙王海神也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四向”和“四海”的概念,《山海经》就有“徇于四海”之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大地中央,环绕大地有东南西北四海。其中掌管南海的海神被称为“南海龙王”。

在人们的信仰中,龙王既是云行雨施的神,掌理着一年又一年的农业丰收,又是江河湖海的君主,保佑着商船渔舟的水运安全。于是,封建君主要向龙王祈祷国泰民安,农民要向龙王祈祷风调雨顺,商人要向龙王祈祷生意兴旺,渔民和船工要向龙王祈祷河清海偃,林林总总的龙王庙,开始遍布神州大地。

二、天后娘娘

天后娘娘就是妈祖,相传是福田莆田林姓人家的女儿。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传说她从小就持斋茹素,侍奉神灵。后来羽化升天后,经常在海上抢险救难保护人民船只平安,而且还保佑官方船知,于是受皇帝敕封为“天后”、“圣母”。

早在宋元时代,“天后娘娘”便随福建商人落籍海南。日本人小叶田淳《海南岛史》记载,“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

《琼州府志》也载,“海口市区和白沙门的天后庙,元代即已落成,其殿堂在明洪武年间经过数度修葺……”《琼州府志》中对天后庙做明确记载的就有12个,几乎遍布海南沿海乡镇,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在海南信誉之隆。

三、水尾圣娘

海南还有土生土长的海上保护神——水尾圣娘,也称为南天夫人。水尾圣娘在海南影响很大,而且随海南人漂洋过海在东南亚国家落户。在国外,水尾圣娘庙往往成为是海南人集结的场所。莫运书认为,水尾圣娘全称是“水尾云感圣旨莫氏夫人”,为水尾莫家祖公莫瑚之妹,族人尊其为“圣旨婆祖”,并建有庙宇供奉。圣娘本名莫氏丽娘,元末明初年间出生在琼州府定安县梅村峒龙马田村(现海南省定安县岭口镇水尾田村),父亲为莫家十四代祖莫素,母亲刘妹。丽娘在十六岁的时候,某天去坡干活,再也没有回来。据言被天府玉帝选中,肉身归天,成为圣娘,具有神力,敬奉者众。

在国外,水尾圣娘被奉为海南人的乡土神,被渔民视为守护神,某些地方其地位不亚于天后圣母(妈祖)。而水尾圣娘庙则是海南人集结的场所,是琼侨活动的中心。据海南省侨史专家冯子平在其著作《琼侨春秋》的考证结论:神庙是琼侨社团的雏形,琼侨最早创建的神庙,当数泰国京都三清水尾圣娘庙。该庙始建于清朝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按家乡文昌的庙宇格式建造,百余年来香火不衰。此外,泰国南部素叻他尼府初贝岛上的海南公所、马来西亚登加楼水尾圣娘庙也都是历史悠久的神庙。成立于一九八九年三月一日的加拿大安省海南同乡会,受东南亚的海南文化影响,也将水尾圣娘从海南家乡水尾村恭亲迎远移驻加拿大,与天后圣娘、关圣帝一起,建神翕恭奉,并在圣诞时,举行盛大祭祀,焚香、纸银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