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龙灯:舞出龙的精神

杨会  2011年2月8日

 

近日,我市的高跷舞龙在浙江奉化的国际舞龙大赛上获得了展示组金奖。8月2日,记者走进高跷龙灯的家乡——彭场崇墉村,采访那些参加比赛的乡亲们,听他们讲述这次国际舞龙大赛的新鲜事,述说学习高跷龙灯时的趣事,探讨我市高跷龙灯的现状和未来。

1979年,崇墉高跷与舞龙结合
高跷在崇墉村世代相传,现年77岁的崇墉村村民曾启生是高跷世家,“我们小时候都玩高跷,我姥爹那代就玩踩高跷了,看样子,只怕可以追溯到清朝。”
虽然崇墉村的高跷历史悠久,但其真正与舞龙结合还是在1979年。那是高跷龙灯在崇墉村开始的时候,也是高跷龙灯在崇墉村最繁华的时刻。
“那时还流行记工分,在过年时节,每家每户抽调人员轮流在大队表演高跷龙灯。一雄一雌两只龙,围绕着一颗珠子不断舞动,这种双龙戏珠法现在都看不到了。”崇墉村主管舞龙的村长陈阳明告诉记者。
“那时我17、8岁,刚学会高跷舞龙,就跟着老一辈的人,在里面浑水摸鱼地玩龙中间一部分。”现在在高跷龙灯里“身居要职”玩龙尾的45岁村民陈金明介绍道。以前,玩高跷龙灯的人要打脸挂须,装扮成戏剧“十大名角”,由上角玩珠,小生玩龙头,丑角玩龙尾,其余七人玩龙身七节。现在,虽然那种挂须装扮的习俗没有流传下来,但龙珠、龙头、龙尾等难度较高的部位由比较重要的人担任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从1979年起,崇墉村每到过年期间就有舞龙爱好者自发地组队四处表演。1998年正月,舞龙队到花源酒店表演时,当时玩龙头的曾计生因踩着2米高的高跷,没有看清楚地面的花坛,不小心一脚踩了进去,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导致小腿骨折。自此,舞龙队正式解散,直到2009年。
2009年11月,市群艺馆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该中心的走访小组来到彭场崇墉村,要求该村提供高跷舞龙的照片和资料。没有资料留存的村委会只好重新将之前舞龙队的人集合起来,重新拍照。
隔了11年,舞龙队的队友们再次走在一起。
重组队形,参加国际舞龙邀请赛
今年7月,中国·奉化国际舞龙邀请赛组委会从网络等渠道得知仙桃有一支高跷舞龙队,就出资邀请我市的高跷舞龙队前往浙江奉化参与展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和崇墉村共同组织了17名参赛选手(其中包括11名现场比赛的,3名敲锣打鼓的,3名替补队员)和5名工作人员前往奉化。
一同被邀请参与展示的还有其他省市的火龙、七巧板龙等四支队伍。除了邀请四支参与展示的舞龙队外,中国·奉化国际舞龙邀请赛组委会还从各地邀请了8支参赛队。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7月15日凌晨4点从仙桃动身,直到晚上8点才到奉化。这16个小时,沿途经过的地方无不在下雨。当时我们就都开玩笑,该不会是我们这条龙带来的雨吧。”崇墉村主管舞龙的村长陈阳明笑着说。
经过16日预赛、17日决赛,我市的高跷舞龙因其独特的技巧,而以8.69分的高分,在四支参与展示的队伍中,获得了展示奖金奖。
“我对我们湖北大学的一支女子舞龙队印象特别深刻。舞龙训练对女孩子来说尤其辛苦,但是她们巾帼不让须眉,舞出了许多技巧性、专业性的动作,最后以9.12分获得了比赛奖银奖。比赛奖金奖由东道主奉化高级中学的舞龙队获得。”看了湖北大学和奉化高级中学的表演后,崇墉村村长陈阳明学到了很多,“评委们评价我们的高跷舞龙队十分原汁原味,但是缺乏技巧。我觉得,舞龙要传承下去,还是要向湖北大学和奉化高级中学学习,走学校学习的路线。一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负担,可以完全凭借兴趣学习和排练;二则有专门的教练教授技巧性动作,比自己琢磨要好得多。”
曾踩高跷上学,高跷舞龙未来堪忧
“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专业的学习,完全只是闹着好玩。”在舞龙队中玩龙珠的40岁的崇墉村村民曾军告诉记者,由于家里上一辈玩过高跷,所以家里有高跷,他7、8岁就自己在家踩高跷玩。“很多人家的小孩都跟我一样,拿踩高跷当游戏。”下雨天,不会高跷的孩子穿套鞋上学,会才高跷的孩子们就踩着一米的高跷上学。“闲时,为了增加高跷游戏的难度,我还到松软的麦田泥地里踩高跷。高跷的木头陷进泥地里,再被自己扯出来时,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舞动高跷龙和地龙有明显不同。”现任高跷舞龙队教练的曾启生告诉记者,就龙身而言,高跷龙的长度和地龙差不多,都是25米左右。然而高跷龙的龙节却比地龙少,一般地龙为十三节至十五节,龙节之间跨度短,只有1.5米左右;而高跷龙灯只有九节,龙节之间跨度长,有3米左右。“龙节跨度长主要是因为高跷的高度,因为要是踩着高跷玩1.5米龙节的地龙,很容易把后面的人带到摔倒。”就舞龙动作而言,高跷龙灯舞起来难度大,但更能体现巨龙腾飞、腾云驾雾的效果。玩地龙时只需要一只手摇来摇去即可,高跷龙则需要不断地换手,否则动作就很难完成。
高跷舞龙人必须同时具备三大基本功:踩高跷的本事、舞龙灯的技巧、武术功夫。高跷龙灯关键看舞龙头的人,重要的是舞龙时,龙头要甩得开、转得圆,因为崇墉龙灯的下嘴是活动的,龙头向上时龙口张开抢珠,向下时龙口闭拢,活灵活现,极是好看。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谈到高跷舞龙的未来,几个舞龙骨干都摇头:现在玩高跷舞龙最年轻的都是37岁,10年后,现在玩高跷舞龙的人全玩不动了,高跷舞龙就会失传。玩龙头的46岁的崇墉村村民王国想举例道:“以前我做瓦工,5元一天,我就不要我儿子学瓦工;现在瓦工200多一天了,我就想要我儿子学瓦工。现在,我们的高跷舞龙队的表演都是义务的,不仅不赚钱,还耽误了自己赚钱的时间。”
“如果有一天,玩高跷舞龙有工资发,有钱赚,看到有利可图后,学习高跷舞龙的人也会多,那么高跷舞龙才有可能传承下去。”77岁的高跷舞龙队教练曾启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