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文化与凤祥泰州

2008年3月24日 泰州图书馆  

 

8月25日下午,近百名市民冒着酷暑来到泰州市图书馆,津津有味地听原泰州市水利局局长董文虎演说有关凤凰的文化及“凤临泰地两千余年”的美丽故事。

董文虎以“凤凰文化丰富多解”为题介绍了中国有关凤凰文化,他从凤凰——生气、灵魂之寄托,凤凰——汇集百鸟之美象,凤凰——殷民氏族之图腾,凤凰——阴差阳错之演变,凤凰——祥瑞、王权之象征,凤凰——浪漫爱情之化身六个方面介绍了凤凰文化的内涵。

董文虎对泰州古称凤凰城的缘由作了更为祥细的解说:“凤凰墩上凤凰仪,凤去亭高俯碧漪。”明朝人侯瓒《浴沂亭》中的这句诗,歌颂的是明治年间御史方岳在泰州凤凰墩上建浴沂亭的事情。这句诗同时证明了泰州“凤凰城”的千年之说由来已久。

董文虎介绍,泰州的“凤凰城”之说大致出于如下几典:一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陆佃(爱国主义大诗人陆游的祖父)任泰州知州,兴贡院、开凤凰池”,这是历代《泰州志》上最早出现冠有“凤凰”的名称;二是崇祯《泰州志》载,明弘治年间御史方岳在泰州建浴沂亭,该亭建在贡院外泮池畔的高墩上,高墩谓之凤凰墩;三是古代勘舆(风水)形家和民间认为泰州古城形似凤凰,今人周志陶《吴陵忆》一词最为形象,“泰邑凤凰形,南北二桥为首尾,东西两翼是丘墩,胆塔十三层。”

董文虎解释说,“二桥”系指南门外济川桥(即高桥)为“凤头”,北门外赵公桥(即为1960年改名迎江桥,2002年拆除,扩建为720×24.6米的姜公桥)为“凤尾”,丘墩就是东西门外的土墩,即凤凰墩,为凤之两翼,昔日南山寺大殿内十三层木塔为凤凰之胆。从民国二年实测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泰州确实象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

经过自己的考证,董文虎认为,宋陆佃所开的“凤凰池”,其实应该是汉代遗迹,“凤临泰地”其实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宋朝徽猷阁待制、文学家晁说之著有《嵩山集》,作者多次流寓泰州,咏泰诗篇较多,其中一首题为《海陵书事》的诗写了“腾倚百年麋鹿,波澜一日凤凰游”,对凤凰池的风情、规模作了表述,并且该诗页下方,作者在注解中言及:“(海陵)有凤凰池,亦称汉遗迹”。

董文虎说,2002年为加大注入城河的水量,拉动城河水体,改善城河水质和解决新城区东部引排水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沿原引水河的线路,南伸北延从南城河至周山河新开一河。在规划时,考虑到此河是城市河道,须十分注重其生态、环境和人文功能,规划在河道工程建设上,注入“凤凰元素”,并将河道名称改为“凤凰河”。

董文虎还对新开凤凰河上的百凤晴云、天凤回眸、凤冠溢彩、鸾凤呈祥、有凤来仪、观凤凌云、凤祥泰州等有关凤凰文化的景点,作了他原创意图的解读;并简介了凤凰河上樱岛春晓、碧血莲池、银杏飘金、帆影如练、上善若水、地刻流芳、枫河红叶、治水情深等其他景点。

董文虎的讲演倾注了他为自己所写照的“江城流水家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