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本龙书

庞进  发表日期:2008年3月31日  

 

对著书人来说,被出版社“盯”上,怎么说都不算是坏事。出版社约你的稿子,你便有了压力,而压力就是动力。小时候看电影《创业》,牢牢地记住了里面的一句台词:“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喷油。”我的第九本龙书——《中国龙文化》,就是被重庆出版社刘文女士“盯”住,不断地催压,而得以成书并出版的。
此前,公元2000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由刘青女士任责任编辑的《龙起东方——庞进世纪龙文新辑》。那年春天,应邀参加在重庆铜梁召开的国际龙舞文化研讨会,归途中专程造访重庆出版社,一来与刘青女士见面,二来顺便带一些样书。热情的刘青女士用同样热情的重庆火锅招待我,同席作陪的就是当时与刘青女士同室办公的刘文女士。
从此,我的龙凤文化研究成为刘文女士关注的对象。
2003年金秋时节,重庆铜梁召开龙文化产业研讨会,我作为特邀专家出席。得知消息后,刘文女士专程到会见我,和我商量龙凤新书的选题问题。她说:“重庆社尽管出过您的龙书,但那是一本论文与文章的汇集,您的研究已经很全面、成体系了,而且延伸到了凤文化领域。我的想法是出一本全面、系统的研究龙文化的书,同时出一本全面、系统的研究凤文化的书,每本三十到四十万字,两本一套,龙凤呈祥,一齐朝出推。”又说目前这还只是她的想法,如果我同意的话,她就报送选题。
我当然是同意的,龙飞凤舞,求之不得。但觉得有压力,主要是我的龙书凤书加起来已出过八种了,再出,从哪些角度开掘?尽管我的龙凤文化研究属于滚雪球性质,越滚越多,越滚越大,那么,在两本合起来差不多八十万字的规模里,我将“滚”出哪些新的东西?还有就是,一旦答应,就要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这就意味着要投注很大的精力……
2004年开春,刘文女士打来电话,说选题已经通过。还说第十七届全国书市将在重庆举办,“龙凤套书已列入社里的重点图书项目”。于是填合同,定交稿时间。刘文女士再三强调,书稿必须在2006年年底完成,书市在2007年的上半年举行,得留出做书的时间。
这一下就忙开了。其间的案头劳顿、机前辛苦,不必细述。总之是2006年年底未能完成,拖了一个多月,2007年春节前交了稿。书稿分别从根源、脉流、先祖、神性、习俗、遗迹、精神等方面,对龙凤文化做了多维度的考察,尤其考察了各少数民族与龙凤的关系,阐释、解答了“龙凤的起源”、“龙凤的精神”、“龙凤文化的定位”、“龙凤文化与和谐社会”、“如何看待龙凤文化的负面内容”等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撰写过程中,我对自己提出了既注重系统梳理和理论建树,又注重可读性和资料性的要求。同时,两著还各配有插图400多幅,堪称图文并茂。
2007年新年前后发生了“弃龙”风波,风波中多家媒体采访我,我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龙的中国文化标志地位不可动摇”的观点,还在《光明日报》、《文化月刊》等权威媒体发表了正面回应“弃龙者”的种种责难,提出、倡明中国龙的“扬”“汰”“建”问题和“龙凤并举”问题的长文。这些情况和我的新观点,也都及时地反映在了两本新著中。
接到两部书稿后,刘文女士所在的重庆出版集团文艺出版中心即以“‘中国文化牌’精品、重点、外向型图书”的要求,全力以赴,精心打造。为了突出文化品位,套书采用了特大开本,封面、扉页、环衬都用了特种纸,正文采用了双色印刷;版式采用了时尚的杂志化设计,版心窄,留白多,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有舒适感,又有回思、想像的空间。总之,这两本新著不光是我龙凤文化研究的重头之作,也是我所有书中出得最大气、最漂亮的。
由于从内容到形式的高质量,龙凤套书一面世就受到了图书销售商和广大读者的青睐。在重庆出版集团文艺出版中心于书市开幕前举行的小型订货会上,龙凤套书一个多小时就订出近百套,居同类图书之首。之后,该套书通过新华书店网络撒向全国及海外,从反馈的信息看,卖得都不错,反响也挺好,有“龙凤文化创新的标志之作”之誉。

(2008年3月16日多伦多枫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