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好图案

2012年04月27日 光明日报 庞进  

 

140850691

国家民政部于今年4月18日发布了全国婚姻登记工作标识(见图)。标识以圆为外沿,象征婚姻生活圆满和谐。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寓意婚姻家庭生活红红火火。标识中间是“龙凤呈祥”图案,一龙一凤,形影相随,既相互包容,又相对独立,彰显了夫妻相处的独特哲学,蕴含着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法律精神。同时,龙凤图案以变体“m”呈现,暗合“民政”与“婚姻”之意。此外,整个图形兼具公章形状,也体现了婚姻登记工作的法定权威。

那么,为什么全国婚姻登记工作标识要选用“龙凤呈祥”图案?

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如果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按其功能效应的大小排个座次的话,龙无疑是坐第一把交椅的,第二位即是凤了。

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

凤是古人对鸡、鹰、燕、乌、鹤、孔雀、鸵鸟等鸟禽,和太阳、风等自然现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长羽毛和翅膀的鸟禽是凤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凤便登上了“羽族之长”的宝座,有“百鸟之王”之称。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纹”出土于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最早的“凤纹”出土于湖南高庙文化遗址,距今约7800年;最早的“龙凤纹”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距今近7000年。这几件珍贵文物足以说明:龙和凤都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且差不多是同步的。

陕西宝鸡北首岭龙凤纹属于仰韶文化早期。之后,玉龙与玉凤同现于红山文化:上世纪80年代,玉雕龙从辽西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出土,引起轰动;21世纪初,玉雕凤又从该遗址的第十六地点4号墓面世。红山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距今达5000年,龙与凤同址出现,且都以相当精致的样式与身份高贵的墓主人同处一穴,这至少可以说明:其时的龙和凤均是人们所喜爱、所珍重的神奇之物,龙凤崇拜已同步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且已形成相互配合、携手共荣、同臻美满的格局。

龙凤配合、交融的状况,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

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龙凤人物帛画”,就是一幅“龙凤配合图”。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欲上。旁边是与它相对应的凤凰昂首展翅,飒然飞举。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掌、祈求升天的裙服女子。显然,龙和凤在这里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共同承担着导引人们脱离俗尘、升达天堂的重任。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墓葬出土了一件“四龙四凤方案器座”。木质案面已朽损不存,案座为四龙四凤缠绕盘结,四条卧鹿为案足,分列底盘四周沿下。龙为双身三尾,尾梢反挂龙角;龙肩生出双翼,龙翼彼此连接。凤头凤爪从龙尾的连环中探出。龙的鳞片和凤的羽毛清晰可辨。湖北省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曾出土一批丝织品,上面的刺绣纹样都是绚丽秀美的龙和凤,有“蟠龙飞凤纹”、“舞凤逐龙纹”、“舞凤飞龙纹”、“龙凤合体纹”等等。这些纹样上的龙和凤,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或交缠纠结,或连身合体。

那么,龙和凤为什么会相互对应、配合、补充,以至于合体呢?

这得从龙、凤各自不同的融合对象来分析。龙的融合对象,主要是蛇、鳄、鱼、鲵、蜥蜴等动物以及云、雷电、虹、龙卷风等天象,其动物多为喜欢阴凉、潮湿,且善于隐藏的“水物”、“水兽”;其天象也是和阴雨有关之象,这就导致了龙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上是属“阴”或“阴”气很重的。凤的取材对象主要是鸡、燕、乌、孔雀等鸟禽,而鸟禽绝大多数都是喜欢温暖、喜爱阳光的,有“阳鸟”、“阳禽”、“火精”之说。这样,从新石器时代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龙主要是以“阴物”的形象出现,凤主要是以“阳物”的面貌出现。

说到阴阳,龙、凤都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自身系统,一个是做对应的系统。自身系统是有阳有阴、有雄有雌的,所谓雄龙(阳)、雌龙(阴),凤为雄(阳),凰为雌(阴)。一旦作为对应的系统出现,就发生了一个转化,即龙由整体上呈阴转化为呈阳,凤由整体上呈阳转化为整体上呈阴。这个转化,大约是从秦汉开始的。

秦汉以降,龙的身上开始具有象征君主帝王的神性其原因,盖由于经过几千年的吸纳、综合、演进,到此时,龙的融合过程已初步完成,龙身上所具备的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神性已经强大且彰显,这些神性与“帝王性”多有吻合之处(比如龙可以“通天”,帝王们也认为自己“受命于天”),龙遂被帝王们看中,拿来做了自己比附、象征的对象。随着帝王们用龙、比龙、称龙,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用凤、比凤、称凤了。其起始标志是秦始皇让妃嫔戴凤钗、穿凤头鞋,其被确认的标志是宋光宗李氏皇后的“黑凤”之瑞征和“凤娘”之称谓。于是,凤便有了一个大的转化:由阳转阴,整体上趋于雌性化。这个转化过程,历时一千多年。

龙与凤配合、对应、互补的情形,亦广泛地流行于民众之间,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中。其寓意,多是阴阳和谐,婚恋美满,求吉祈福。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龙凤呈祥》,龙凤各居一半:龙是飞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周围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龙和凤本来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神物,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帝王、帝后自然不能全部垄断。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帝王比龙、后妃比凤的讲究,也对民间的世俗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

到了当代,人们更多地是将龙和凤视为“吉祥物”或“吉祥符号”,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民俗事象。如在孔圣人的家乡山东曲阜,随着尼山朱砂石的发现和开掘,兴起了刻送龙凤印章的习俗:小孩出生,是男娃就选龙,寓意“望子成龙”;是女孩就选凤,寓意“望女成凤”。或小伙子选凤章送姑娘,姑娘选龙章送小伙,寓意龙凤良缘,幸福绵长。至于哪对夫妻喜得有男有女的双胞胎,人们就以“龙凤胎”相称的事情,就多见于传媒了。

2004年,中华婚礼庆典主题曲在北京揭晓,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的《龙凤呈祥》被选中,成为中国第一次有组织地面向社会征集而产生的第一首婚礼庆典主题曲。此后,新婚青年在举行婚礼时,可以无偿使用。此曲长约三分钟,其歌词为:“你是新娘,我是新郎,我们的爱在朝霞中起航;你撑一篙,我划一浆,唱一曲中华《龙凤呈祥》;龙凤呈祥,地久天长。和和美美,喜气洋洋……”

深圳市也是从2004年起,连年在民俗文化村凤凰剧场举办题为“光彩龙凤”的大型集体婚礼,其活动内容有:龙凤呈祥民俗风情歌舞迎亲、龙凤大典婚典仪式、龙凤百年婚誓仪式、龙飞凤舞放飞白鸽、龙情凤意结同心锁、龙凤同行龙舟大赛、龙凤和鸣祈愿餐会、龙凤连理婚典婚宴、龙凤舞中华婚庆晚会、金龙玉凤洞房花烛夜等十项,无不是将龙与凤结合在一起。

龙文化的精髓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合力”,凤文化的精髓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和美”。龙和凤的结合,是“合力”与“和美”的结合。

(作者为陕西省媒体人、龙文化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