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副刊编辑的职业道德

杜书文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3日  

 

我常给报纸副刊写稿,多年来在副刊编辑们的支持下,在《西安晚报》《西安日报》副刊发了不少稿件。而对我感触最深的编辑是庞进。

听朋友们讲,副刊每天来稿量很大,其中有不少是熟人、朋友、或名人名家的稿件。编辑压力很大。有一天我见到庞进说:“常给你寄稿,让你为难,很不好意思。”庞进笑了笑说:“报纸就是发稿的,关键是要好稿子。编辑最高兴的是碰上好稿子。稿件质量不高,即便是名人名家也照样难上,我的编稿信条是‘认稿不认人’”接着他详细耐心地向我谈了许多把握副刊稿件特点的意见,他说:“报纸副刊品位较高,对稿件要求也高,要求内容要新亮,面孔要亲切,形式要活泼,篇幅要精短,时效要快捷,要贴近现实生活。”他还特别叮咛我:“你现在写稿,需要的不是多而是精。”在他的启发下,我尽量注意在生活中捕捉一些与现实紧密相扣的题材,经过加工提炼,写精写细,写深写透。近半年来,我所写的几篇散文如《灾区的春天》,《农民工》,《溪儿湾的故事》等均上了头条,其中几篇还被评为好编稿。这让我不得不感谢庞编辑对我的热情指导。

在投稿中,我发现庞进虽是学者型资深编辑,但待人平和、诚恳、并不傲视清高,对作者的劳动成果非常珍惜,听有的作者讲,凡是他认为能用而有缺陷的稿子,总是打电话请作者来当面指点。对认为能用而暂时不用的稿子,从不乱扔,都妥善保留着,我也常发现自己一些石沉大海的稿子隔了一年半载,突然又出现在报端。说明他很看重普通作者的稿件。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每次稿子发表后我都能及时收到庞进寄来的样报。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上,让我看到了一个编辑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西安市西门外潘家村小区 邮编:7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