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文化中国眼(七)婆媳关系·景由心生

岚岚  发表日期:2006年5月8日  

 

已婚女子在一起,永恒的话题是丈夫,孩子,婆婆。

在国外接触不同肤色的民族,各类年龄层妇女在一起谈论这个共同的话题,一说到婆媳关系都变得情绪激昂,天敌,猫与老鼠的关系,我的朋友一言以蔽之。

天下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儿子是最完美、最优秀的,愤愤不平自己一二十年含辛茹苦培养成的儿子,被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女子把儿子的心拐跑,无论儿媳妇修养多么好,母亲对儿媳妇总是另眼相待。儿媳妇对待婆婆亦不同于自己的母亲,因为丈夫的缘故,被迫接受一个原本毫无血缘关系的长者,情愿不情愿都必须称妈妈。于是乎两女人间拉锯扯锯地将共同爱的核心人物,一个男子里外地折磨着。可怜的男子,无论情感偏倚谁,都要背负一个恶名,不是不孝便是负心。自人类家庭私有制形成,鲜有家庭能回避婆媳矛盾,若再遇上惹事生非的几个大姑姐小姑子助战,婆媳姑嫂矛盾演义得比世间任何战争都剧烈。天下的姐妹都认为自家的兄弟是世上最伟岸的俊男,既使是最平常的长相,家人也认为是男子中的皎皎者,嫁来的嫂嫂不配自家兄弟。连带有了下一代,侄儿,侄女儿,聪明,漂亮,听话,等优点都是自家遗传基因,凡是不好的如缺乏智慧、相貌平常、皮肤粗糙、个头矮小,都是女方家的劣质基因。战争火焰几十年熄不灭,料定世间没有谁能理清楚婆媳姑嫂相互倾轧,究竟为什么?谁也道不清,讲不明。故中国的孔圣人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发出了是感慨惟小人女子难养也。

德语有句俗语SCHWIEGEMUTTTER IST BRÖS MUTTER 就是说,婆婆都是蛮不讲理、麻烦透顶的主儿。

婆婆没有不抱怨儿媳妇的,有嫌儿媳妇太爱花钱,不会做饭,太懒惰,总而言之,婆婆眼中的儿媳妇,体无完肤,亏待自己的儿子。

儿媳妇抱怨婆婆,太爱干预小两口的生活,太自私,不帮助带孩子,母子关系过于亲密,心理变态等等。在儿媳妇眼中,婆婆一般是疯人院的准成员,没有好听的。

我的德国朋友是知识妇女,有一儿一女,儿子娶了中国女子为妻,起初因为文化差异,婆媳彼此间比较礼貌,印象不错,洋婆婆总说儿媳妇,如何可爱,如何温顺等。生活了一段,洋婆婆嘴里的话已听不见好听的,开始无休止的提问题,你们中国人不烫衣服,不烫被罩吗?一年不换洗窗帘子吗?每天离不开面条吗?去中国送亲戚钱,难道亲戚想可以不劳而获吗?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尊重丈夫的嗜好,一定要更改他身上固有的特质?

我从洋婆婆那儿听到的话题都是抱怨中国儿媳妇。

不能怪洋婆婆抱怨,中国家庭主妇一般不怎么熨烫衣服,西欧家庭家用纺织品,小到手帕儿、内衣,大到被罩、窗罩、椅垫、台布、毛巾浴巾,都熨烫得平平展展。家家洗衣机整日不停顿地运转着,中国家庭也还没有发展到德国家庭的高档次,讲究些的,按季节换洗,按颜色更换窗帘。中国儿媳妇结婚做了一套新的窗帘,用了近两年,洋婆婆提醒了好几次,窗帘该换洗了,最终一次也没有洗过,动了气,认为中国儿媳妇太懒惰。

儿子从小不吃生大辣椒,不吃醋,拌沙拉一直挤檸檬汁替代醋,中国儿媳妇嫌麻烦,非用醋拌沙拉,强行改变儿子的饮食习惯。儿子从十六七岁开始吸烟,已有十几年的习惯,尽管社会提倡不吸烟或少吸烟,然积习已久,大家都随他,可不知道为什么儿媳妇见丈夫吸烟,竟然使性子训斥他,不分场合的干涉,有时大厅广众之下,闹得不愉快。洋婆婆不明白,看似文诌诌的小女子,怎么对自己丈夫这么凶巴巴,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丈夫。

这位中国女子初为人妻,在国内不会做饭,出了国现学的做饭手艺,基本上处于不挨饿,水平有限。结婚后整天方便面当主食,洋丈夫没有太大意见,婆婆认为饮食太单一,有损儿子的健康。

我告知德国朋友,做一顿丰盛的中餐,不是人人都能胜任,尤其儿媳妇这样的读书人,不堪家务,能叫丈夫吃饱,已是不浅的福分,指望娶个中国妻子,就能做几席菜肴,还需要时间,立地成佛,几乎不大可能。至于其他的问题,或许在儿子看来,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婆婆的过于敏感。

这个话题不提还好,一提话更多,老伴去世, 她有两栋房产,儿子结婚,住其中一栋,常邀请她一起吃饭,她看不惯儿媳妇的生活方式,说的多了,儿子竟然不高兴,说什么,再来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马上搬家,搬得远远的,省得住她的房子还受她的气。儿子大了,怎么过活是他们的事情,她得为自己活几年,新近认识一位退休的电器工程师,人特别风趣,喜欢运动,起码有个可以吃饭聊天的伴儿,一个人真孤独呀。

德国父母,一般在儿女成年之后,过生日,过节日,如复活节,圣诞节,给儿女包括儿媳妇、女婿送礼物,事先征询儿女意见,然后送给大家一个心中一想,德国人很实际,送礼也送的讲究实惠。

我朋友嫁给德国人,与婆婆不住一个地方,见面次数少,没有太大矛盾,自从她生了孩子,婆婆想孙子,一年有两三次来她看孙子,每回带来好些礼物,大件物品根据她家需要,送过不少,问题来了,婆婆送了礼,花了钱,对东西有发言权,从礼品到家起,家里就多了一个矛盾。他们小两口添了孩子,房间的餐桌少了两个婴儿餐椅,过去两人世界,一切都比较完美,现在的餐桌也显得太小,于是有一年圣诞节婆婆宣布送他们一张餐桌,两个婴儿餐椅。东西如期而来,每回婆婆来她家就开始叨叨,桌子上要有防烫垫,来客人要配一个与窗帘颜色一致的漂亮台布,桌腿儿上怎么有菓酱,桌面子要定期打蜡……儿子,媳妇顿觉,这张桌子,业不由主,只要婆婆一来,有关桌子的问题,成了婆婆讨罚他们的最大话题。类似的事件出现几次,以后婆婆送什么礼物,他们都断然拒绝。朋友说,要人家的东西不气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都是自己的事儿。

我的看法,因婚姻引起的婆媳矛盾不稀奇,文化习俗的差异,婆媳间相互排斥,相互敌视,都想按自己的生活模式,置办各自的家业,两位妇女难为摆布自己的挚爱——儿子、丈夫,倒向自己一边。最不容易的就是这个即为丈夫又为儿子的男子,一边是老母,一边是娇妻,偏爱哪一方都于心不忍。

无怪乎德国人将婆媳关系比喻为猫和老鼠的关系,太贴切,太形象了。
景由心生

岚岚

友人中医学究,著书立说,学问渊博,平素处人处世,喜恬淡疏逸。闲暇约三五朋友或品茶闻香,或结伴徒步山林,享受大自然恩赐。瑞士、奥地利高山湖泊闻名遐迩,周末两三天游山玩水,都市生活烦忧一扫而空。即使最不喜运动者,穿行于山野,雾霭山岚,小风残月,这充满诗意的景致,陶冶性情,却除陈杂,身心达到自然净化之功效。尤其对不堪工作、生活的压力,神情抑郁者,什么药物偏方也不及这种森林徒步令人精神放松, 神清气爽,增强体质,达到忘我无忧的境界。故友人乐此不疲,积极倡导,美其名曰:森林疗法。

几人爬山走野,身体力行森林疗法,每每遇上美景,多比较欧洲山水与中国山水孰佳孰劣。友人以学究的身份,一言定音,奥国山水较中国山水好看,大家皆认可。

我不敢完全苟同。我以为,欣赏中国山水,体味它的神韵,取决于人的精神因素,取决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可谓景由心生。

美山,美景,美河流,落日余辉,金色池塘,亘古即有,心境遭遇不同,会有不同寓意。

遥想楚霸王项羽当年,天际依旧是残阳如焰,夕阳斜下。然杀机四伏,英雄末路,骏马嘶鸣,虞姬虞姬奈若何,千古绝唱的霸王别姬,悲壮惨烈,难现其二。

唐代一派盛景,十万歌伎流莺歌涌塞平康里,人面桃花相映红,何等目眩,平淡的一叶片舟,独钓寒江雪,诗人将它美化,传神,于是乎,诗仙,诗神,诗圣把个上下三百年的唐朝完全诗意化,直令我辈惋惜,没有赶上凑当时的热闹。

宋代富饶,享乐物质,慢散精神, 文人赋词美文,雅致极了。寻常的满园春色宫墙柳,唐婉陆游缠绵的爱情故事 ,流诵千年。文化鼎盛, 从民至官,玩物丧志, 沉醉其间,不能自拔。一个宋徽宗,竟然把堂堂大宋玩儿完了。

后主李煜,亡国之君,面对如斯美景,他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助的哀叹。

明代是登峰造极的雅致大集锦,玩的更上一层楼,吃喝用度,哪样都精彩,留存至今奇崛的园林、器物,点缀祖国江山。盛况不衰。那把桃花扇,又有多少文人雅士,恨不能与神女李香君同穴死,做鬼也风流。

五四时期,国破民忧,浪漫文人郁达夫面对美丽如画的富春江,他饱醮笔墨的山水,变成了无休止的哭穷愤闷,生不如死的哀嚎,遭遇他的境地,我大概会死百余回。

秀美富饶的太湖,夕阳洒在盛秋的湖面,倒映两岸芦苇似披金纱,浓妆艳抹煞是妖饶,然而是时,人是家愁国难,愁加愁,沙家浜新四军一批批伤病员,日日求生,苦苦挣扎,生与死,灵与肉,绝无一丝诗意,演义出了阿庆嫂红色大众情人的样板,至此,革命时代开始,将历代文人骚客,吟诗弄风月的嗜好,一诀到底。

尔今,昔日古树参天,环山依水的少林寺,佛祖圣地,蜕变成一个大市场。世人急于变成游客,谁还有心思感应天人一体的境界,佛门和尚身披袈裟,手按电脑,对讲大哥大,消费夏奈儿5号,洋人游客来了,展招练拳脚,收美元赚人民币,夜间,卡拉OK,拥小姐,这般世风,媚俗充市,入流者皆英雄。

相信还需一代人努力拼打,积攒财富,指望后辈出现人杰,让人家去玩物丧志,厚厚享受,床前明月光,人约黄昏后的婉约。

山河依旧在,人的情致,永远,只不过赶上什么时候,吟唱什么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