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为龙正译名?

——答《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问

庞 进  

 

问: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把龙的英译改成loong的?

答:将龙译为 Loong的方案二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据黄佶先生考证,英国传教士 Joshua Marshman(马希曼),在他1814年出版的《中国言法,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一书中,就注“龙”字音为“Loong”。1817年,一位英国外交官在他的中国游记中把“龙王庙”音译为 “Loong-wang-Miao”。此后,在中外学者的各种书籍中译龙为 loong 的做法绵延不断,直至当今。

我于1988年1月进入龙文化研究领域,开始关注龙的译名问题。2005年,北京奥组委为将于2008年在中国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选择吉祥物,尽管选龙的呼声一直高居不下,但最后龙还是意外地落选了。相关的解释是“龙是中国图腾中最重要的形象,但是由于龙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作为奥运会的吉祥物,也不得不忍痛割爱”(新华社电讯稿)。这件事给我以很大的震动,我觉得“龙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理解”之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即将两种不同来由、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象征物相混同。这一“混同”,就将中国龙排除于奥运会吉祥物之外了——这样的认识和做法实在令人惋惜!于是,我就决定加入“为龙正译名”者的行列,和众多有识之士一起,为纠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个明显的错误而呼吁、而努力。

十多年来,我们发表了旨在“为龙正译名”的《兰州宣言》;在报纸、电台、视屏、书籍、网站、自媒体等等,持续性地发表相关文章、讲话、资料;还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将相关提案、建议带上了国家级议事平台。可喜的是,我们的声音,得到了海内外众多人士的呼应、支持、参与,将龙译为loong的方案已多被认可、采纳、应用。如浙江长龙航空的英文名、电影《龙之战》片名的翻译、龙狮协会的标志……

问:您觉得需要修改龙的英译名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华龙与西方dragon在本质、功能、形象上有重大区别,龙不能再与dragon相混同: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精神象征,是中国人的吉祥神物,整体上代表着善和美,为人类奉献的基本上是福佑性、建设性的正能量。全球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化中地位崇高,是敬奉、祈拜、彰扬的对象。Dragon在西方文化中是怪兽恶魔,是凶残、战祸、恐怖的象征,整体上代表着恶和丑,给人类提供的基本上是灾难性、破坏性的负能量。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地位低下,是被贬损、杀戮、镇压的对象。从形象看,龙头大嘴宽、肚细腹小、鳞片平顺柔和;dragon头小嘴尖、肚粗腹大、鳞甲生硬带刺,且生有蝙蝠状巨翅。整体观之,龙潇洒美观,dragon狰狞丑陋。显然,在当今中华文化参与全球话语体系构建的形势下,为龙正译名,对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对突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对讲好中国故事,对体现文化自觉、自信、自尊、自强,对提升国家的文明形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019年8月11日

庞进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兼任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陕西省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安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加拿大海慧出版社副总编等。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900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33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中国散文学会“散文编辑奖”等奖项80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当代文化、文学领域的拓荒者”之誉。

电话、微信:‪15991669056

邮箱:loongfeng@163.com

网站:www.loongfeng.org

地址:710002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