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寻访带“龙”的地名55岁南京市民盖下200多个邮戳(图)

2012年01月22日 现代快报  

 

Img332867567

陈西民收集的“龙邮戳” 快报记者 路军 摄

  大龙、二龙、三龙、四龙、五龙、六龙……这是在给龙排座次吗?不,这些都是中国的地名。南京江宁市民陈西民对龙情有独钟,十几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到处寻访乡一级以上、名字里带有“龙”的地方,并在邮票上加盖邮戳。如今,他已经收集了200多个“龙邮戳”。

“这是我们”龙的国度”的最好证明,”陈西民说,农历龙年里,他希望可以举办“龙邮戳”展览,以传播龙文化。

快报记者 常毅

有“数字龙”和“五行龙”

昨天上午,快报记者走进陈西民的办公室,他已经把“龙邮戳”摆了出来。一共200多个邮戳,都盖在邮票上,其中几十枚被裱装在两个卷轴上,陈西民起名为“龙在中国”。更多的邮戳,还没来得及裱装。

细看这些邮戳,最早的一枚是2000年12月18日盖于南京六合龙袍。“这是我行程的起点,”陈西民说,接下来的十年里,他走遍了全国,南至海南陵水,北到齐齐哈尔龙沙,东起中国“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黑龙江乌苏镇的“东方第一哨”,西止新疆英吉沙。行走的目的,就是寻访带“龙”的地名。

中国的地名,带“龙”的难以数清,光南京就有320个。陈西民选择的是“乡一级以上的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才设邮政部门,可以盖邮戳。他从邮政局编发的邮政编码册子上查到,全国这样的地方有300多个。

在这些“龙邮戳”里,快报记者看到一些有趣的地名。如大龙、二龙、三龙等,陈西民将它们归类为“数字龙”,“大龙、三龙在江苏大丰,二龙在东北,四龙乡在四川南部县,五龙乡在浙江嵊泗,贵州大方县还有个六龙镇。”此外,还有“颜色龙”:安徽肥东的白龙、青龙,安徽怀宁的黄龙;“五行龙”:贵州的金龙、水龙,河南的火龙;龙身体的部位:广东的龙头,江苏的龙舌,浙江的龙尾,四川的龙背……

用“龙地名”印证龙文化

300多个乡以上名字带“龙”的地方,陈西民到过的有100多个。“每到一地,其他游客都是往景点跑,我却往乡下跑。”陈西民说,去这些地方,并非仅仅为盖个邮戳,同时还可以了解搜集当地关于龙的文化和传说。

另外100多个“龙邮戳”,由于时间、经济等原因,陈西民没能去成,但他想了个办法写封诚恳的信,将邮票寄给当地邮局,请工作人员盖好后寄回来。香港九龙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起初不愿意盖,后来负责人知道陈西民的想法后,便帮忙盖了一个。对于陌生人的支持,陈西民心存感激。目前,他收集的“龙邮戳”占总数的80%左右。

“确实很多人不理解,包括我家人。”陈西民表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对龙文化很痴迷,“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应该传播龙文化。”

今年55岁的陈西民原本在中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公司南京职工培训中心当门卫,后来改搞绿化,他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写得一手好毛笔书法。1997年,陈西民开始留心关于龙的知识,但他觉得仅“读万卷书”远远不够,于是想“行万里路”,决心开始寻访“龙地名”,“以印证中国的龙文化”。

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他

陈西民收入不高,盖邮戳的邮票却都价值不菲。“这些邮票都是1999年前后买的,建国以来发行的所有”老纪特”邮票都买到了。”那两年正是邮市的高峰期,邮票价格炒得很高,“光买邮票就花了12万”。此后,每年利用寒暑假,或者与同事换班,一年里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外面跑。尽管每天都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花销控制在50元以内,但妻子最终还是接受不了,带着孩子离开了陈西民。

除了收集“龙邮戳”,陈西民还收藏了一些龙造型的古代陶器、瓷器和银器等。“龙年到了,我希望能举办一个展览,把这些”龙邮戳”都展示给南京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