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姓源脉

庞志超  发表日期:2006年8月6日  

 

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寻根溯源 庞姓出自贵族,是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周王室是黄帝的后裔——周文王姓姬,姬姓正是黄帝的姓,直接一点说庞姓也是黄帝的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载,周文王之子高,其支庶封于庞(今陕西兴平县一带),后世子孙以邑为姓氏。这是庞氏的主要支派。另外又有其他传言:

1、出自高阳氏,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据《百家姓注》所载,颛顼八子之一庞降,后世子孙以祖名上的第一个字为姓。

2、襄阳庞姓,相传其家富盛,好为高屋,乡党荣之,曰庞高屋,后遂以庞为姓。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据《汉书·王莽传》所载,西汉西羌人中有庞恬;清满洲人姓,世居盖州;又清满洲八旗姓庞佳氏,其后代改为庞姓;今满、土家、瑶、蒙古等有此姓的,均为庞恬或庞佳氏的后代。

第一种尚有可能,第二第三种传言未尽可信,或者他们原本就是姓庞,不过天下庞姓,不管出自那一个支派,理应同属一家。
得姓始祖 现庞姓多数为毕公高之后,庞姓人均称其为得姓始祖。毕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毕公高支庶有封于庞乡者,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庞姓。因毕公高名声显赫,他们尊毕公高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古庞乡今无从考证,春秋以前庞姓于史书鲜见。战国时魏国有庞涓,赵国有庞煖,西汉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庞真。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数人,如庞参、庞俊父子为河南缑氏(今偃师)人,庞萌为山阳(治所在今山东金乡)人,庞雄为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北)人,庞奋为辽东属国都尉,庞德公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东南海,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其子孙庞善政,南宋丙戌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精堪舆,卜居广东化州木贤立业,该支系遍布粤西及广西大部分地区,后代已有二十多万人。广西陆川明成化庚子科举人庞经有诗为证:
始平郡派出英贤,清白家风世世传。
本住木贤双凤井,支分豺岭六龙田。
南琼澄迈鱼抛尺,西粤川城雁带笺。
更有石城仁厚里,一根瓜子瓞绵绵。
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 、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庞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西为多,此二省之庞姓约占全国汉族庞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郡望堂号 就是最初得姓或者开始兴旺的地方。庞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始平郡,晋时改置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2、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3、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4、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县)。
堂号:“遗安”、“凤雏”、“南安”等。
宗族特征 1、庞姓是中国早期的五大姓氏之一(秦、楚、纪、周、庞),距今已有四至五千年的历史。2、家规家训勉励后人。庞善政说:“守孝弟以重人伦,训子弟以端士习。效工商以定志向,明礼仪以笃宗族。劝农桑以免饿寒……”庞尚鹏讲:“轻浮则矫之以严重,偏激则矫之以宽宏,暴戾则矫之以和厚,迂迟则矫之以敏迅……”。3、堂号来历脍炙人口。如遗安堂出自后汉庞德公。刘表讲:“先生不肯受官禄,将何以遗子孙乎?”庞德公则对:“人皆遗之以危,吾独遗之以安。”拒绝出仕。
庞姓名人
庞涓:战国时魏国将领。早年与孙宾师从鬼谷子,同学兵法,涓后仕魏惠王,认为孙宾是其主要敌手,乃用计断其膑骨(即膝盖骨),后因兵败,被孙宾设计杀于马陵道(今山东范县西南)。
庞统: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刘备谋士,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从刘备入蜀,谋策居多,为刘备军师中郎将,火烧赤壁之计是他策划,后在进军雒县途中,中流矢而死,年仅三十六岁,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三国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种走势。
庞德:南安狄道人,三国魏名将。先从马腾,后事张鲁,后同张鲁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战,拜其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庞德勇猛无比,战败关羽,关羽差点被其一箭毙命,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擒,不屈而死。魏入蜀之后,庞德之子奋勇争先,灭了关羽之后,一雪父仇。
庞苍鹰:太原(今属山西)人,南北朝时北齐大臣。爱交游豪侠,高欢常去其家做客。高欢起兵后,弃家投归,为兼行台,仓部郎中,后擢安州刺史。
庞孝泰:兹武德年间,累积战功,授卫大将军。龙朔中,以骑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统兵征高丽(朝鲜),屡捷。率兵直逼蛇水,与盖苏文战,因后兵不续贼大猖獗,公英勇恶战,手杀数十贼,年老力屈而殉节焉。朝廷念其勋劳,嘉其忠义赠武毅大夫赐谥忠慧敕命国师寻穴扶葬博白之西云飞嶂巨人迹世代崇祀敕封乡贤。
庞勋:唐末桂林戍卒起义首领。唐末为防止南诏东侵,从徐州藩镇召募士卒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轮换,六年后,当权者仍然食言,戍卒遂发动暴动,并推他为首领。北归途中,饥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战死。
庞师古: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西北)人,唐末朱温部将。初从黄巢,后事朱温。唐昭宗光华二年(八九九年)冬,唐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派李琼攻连州,城破后,庞师古自杀。
庞福成:太谷(今属山西)人,五代十国时后蜀名将。公元九三零年,石敬塘征西川,攻占剑门天险,庞福成率兵袭破唐营,以少胜多,扭转战局。
庞籍: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历任侍御史、天章阁待制等职。西夏元昊反,为陕西安抚使,又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用名将狄青。宋夏议和后,任相五年。
庞安时: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北宋著名医学家,有宋代扁鹊之称。少从父学医,年未二十即通黄帝扁鹊医书。为人治病,手到病愈。著有《难经辨》、《伤寒总病论》、《本草补遗》等。
庞尚鹏:南海(今广东广州)人,明朝官吏。嘉靖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等职。“一条鞭法”是其首创,为政颇得民心。浙江、福建、广东皆感德之,立祠祭祀。有《百可摘稿》。
庞屿,名石洲,广西陆川人,清乾隆时期两广布政使、都转监运使、中议大夫等职。
庞钟璐:江苏常熟人,清代大臣。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后迁工、刑等部尚书。
庞雄: 广东吴川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曾因策划广州新军起义未果,亡命日本。一九一一年参与广州起义被俘,宁死不屈,被清廷杀害,年仅二十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庞玉璞:山东成武人,清末两广水师提督。
庞镜塘:原名孝勤,山东成武人,历任国民党浙江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执行委员、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
庞炳勋:别号更陈,河北省新河人,历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河南省省委委员、第二十军、四十一军军长、河北省主席、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方面军总司令、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1936年加授上将衔,1963年在台湾逝世。
庞松舟:上海市人,先后任国民党政府主计处主计官、会计长、主计部主计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庞成:广东化州人,历任十九路军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2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率领庞成团在前线与日寇英勇作战,为淞沪抗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庞鼎源:广东吴川人。八十年代香港十大首富,位居第十名, 现其后人拥有资产约八十亿港币。
庞中华:重庆人,中国当代著名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教育家,已出版各种硬笔书法字帖数十本,中国、日本等国家学习其庞氏硬笔书法者达数千万人以上。
庞为强:广西博白人,曾任海南省军区司令、湖南省军区司令等职。
庞进:陕西西安人。中国当代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现任中华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龙凤文化网站主编。已出版《兵马俑狂想》、《慧雨潇然》、《灵树婆娑》、《大悟骊山》、《龙的习俗》、《八千年中国龙文化》、《创造论》、《呼风唤雨八千年——中国龙文化探秘》、《中国的图章——说龙谈凤话麒麟》、《龙起东方——庞进世纪龙文新作》、《博大精新龙文化——以浙江龙游为例》、《凤图腾——中国凤凰文化的权威解读》等著作十八种,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