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暨第二届华胥文化论坛举行

庞进提出:“生”是华胥文化的关键词

  

 

2月27日,农历丁酉年二月二龙头节,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在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陵隆重举行。由主祭嘉宾代表团、学术专家代表团、工商企业代表团、商协会代表团、文化艺术界代表团、中华姓氏代表团、华胥产业联盟代表团、蓝田商协会代表团、国学联盟代表团、始祖文化研究祭祀基地代表团十个方阵的海内外杰出华人精英,和民间参祭者逾万人,虔聚华胥陵前,庄严祭拜华胥氏始祖。

整个大典历时近三个小时,上午10时许,象征全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对始祖华胥氏无限崇敬之情的三十四通鼓声,象征九九归一、华夏一统的九响钟鸣,在华胥陵广场久久回荡;华人代表们分别向中华始祖母华胥氏祭奠上香、献爵奠酒,敬献三牲、五谷和花篮,恭读祭文致敬先祖,展望美好未来。

华胥陵作为中华民族始祖母华胥氏的陵寝,自古以来民间素有农历二月二祭拜华胥陵的习俗。2006年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奔走呼吁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民国时期曾一度中断的大规模华胥陵祭祀活动得到恢复,并一直延续至今。恭祭华夏始祖华胥氏是千百年的传统延续,是致敬先祖、凝聚海内外华人血脉共鸣的精神纽带,也是海内外华人们共襄盛典,同祈祖德成荫、国泰民安的行为显现。

据祭祀大典组委会介绍,随着全球华人寻根和恭祭始祖母的热潮日盛,保护重修华胥陵的工程也在省市文物部门和蓝田县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牵头下,在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的奔走呼吁下,在华胥文化研究会的不懈努力下正式列入日程,并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这将是最后一届在华胥陵遗址原貌上进行的恭祭大典。

华胥陵及周边华胥氏相关文化遗存弥足珍贵,与黄帝陵、秦岭博物院、钟鼓楼、城墙等重大历史文化遗存相互呼应,勾勒出完整鲜活的华夏民族文化根脉,和历史人文痕迹。在如今“一代一路”的时代大背景下,对华胥文化的研究和弘扬,让“华胥”这一重大课题和历史遗存重回华人视野,对西安乃至陕西地区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恭祭大典举办的前一天,第二届华胥文化论坛也在西安隆重召开,一百六十余名来自国内的文化、历史、考古、经济及产业专家齐聚一堂,在华胥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华胥氏的伟大功绩及华胥文化的深远影响。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庞进在论坛上发言,提出“生”是华胥文化的关键词、灵魂、核心价值”的观点。他说:生,有生出、造出、造生、生育、养育、生命、生活、生存、源起、起动、展开等意。华胥造生、养育了伏義、女娲,是炎帝、黄帝的直系祖先,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为了使后代健壮、优秀,华胥主动地选择了族外婚——与雷龙族通婚。因伏羲有“龙祖”之称,故也可称华胥是中华民族的龙祖母。华胥源起、起动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华胥起动、展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初页。华胥文化要进一步开发,可以围绕“生”字作文章。《易·系辞》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可使华胥文化、龙凤文化、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参加恭祭大典后,庞进特作《清平乐·龙头节恭祭华胥氏》一首,曰:“金龙腾舞,洪亮鸣钟鼓。敬献猪羊和五谷,众肃缅怀始母。雷泽履迹崇花,猎渔养育羲娲。万古唯生最大,泱泱启我中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