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定位

庞 进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发明、展现的,具备长身,大口,大多有头、有角、有足、有鳞、有尾等形象特征,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示威等品性,和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等精神蕴涵的神物,其本质是中国人对宇宙力的感悟、认知、神化。经过至少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这是我给龙下的一个定义。其中“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情感纽带”,可谓龙的定位。2007年,我在《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情感纽带——中华龙的定位》(收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论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10月版)一文中,提出了定位语中的十二个关键字。2013年,我提出龙可以承载信仰的观点。2016年,我在《结晶智慧 彰显精神 承载信仰 推进文明——中华龙文化研究的成果与价值》(收入《亘古一龙腾——2016首届巴岳山·中国龙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一文中,完整地提出“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日11版发表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袁广阔题为《龙图腾:考古学视野下中华龙的起源、认同与传承》一文,该文结尾时言:“经历数千年的创造、演进、融合与涵育,龙最终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至此,龙的定位语可谓已得到国家级传媒重视,成为广泛传播的“大雅”之音。

关于龙的定位,我曾有全面、系统地、深入地探讨和论述,本文只谈一下要点。

关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提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龙的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观点。龙的精神我总结概括为八个字“容合、福生、谐天、奋进”。

容合是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龙是容合而成的,多种动物和天象进入了龙的容合过程。龙所象征、标志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也是容合而成的。放眼观之,宇宙、地球、人类也都是容合而成的。由此,容合便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认为这个世界本来是容合的、应该是容合的;人类本来是容合的、应该是容合的;要解决人类面对的困境和出现的问题,容合的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福生是造福众生的简称。无论是作为司水、布雨的水利神、农业神,还是作为显灵、征瑞的祖先神、民族神,龙都以造福众生为根本使命。由此,福生便是价值观和目的论,即认为龙的发明和展现,是以福生为目的的;如果不能福生,龙,龙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福生的事情做得越多、程度越深、受众面越广,价值越大。福生的精神与中国古代先哲倡导的“以民为本”“民胞物与”深度契合,也与现当代政治家倡导的“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深度契合。

谐天是与天即自然界和谐的简称。龙与自然界关系密切,龙的形态、品性、功能等都源于自然界,龙体现、表达着先民对宇宙自然力的感悟、认知和神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龙是自然化人的结果。同时,龙又体现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反映着中国人自觉地、智慧地、创造性地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愿望和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龙可以说是人化自然的结晶。龙是自然化人与人化自然互相渗透、彼此和谐,即“天人合一”的产物。谐天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地有持续地发展,建设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谐天是天人观、生态论。

奋进是奋发进取、开拓创新、适变图强的简称。从姿态上看,无论水中游、地上行,还是天上飞,龙给人们展示的多是昂首挺胸、瞠目振鳞、精神抖擞、全力以赴、一往无前的形象。民俗活动中的龙舟竞渡,典型地昭示着龙的奋进的精神。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因其努力奋进,为民族的发展进步、繁荣昌盛做出了创造性、开拓性的贡献而比龙、称龙。奋进是人生观、强盛论。

关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其要点为:

第一,龙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初成、进一步形成、成型、强盛、延展、复兴。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初步形成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多方位、多地点发生的简单、质朴的原龙;夏、商、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形成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进一步容合的神秘、抽象的夔龙;春秋战国至秦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成型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基本定型的粗犷、雄健的飞龙;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盛期,这个时期出现了雍容、大气的奔龙;元、明、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延展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华丽、复杂的金龙;现当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期,这个时期出现了新美的祥龙。没有哪一种动物或神物能够像龙这样,伴随、参与、见证中华民族文化起源、初成、成型、强盛、延展、复兴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如果要给中华民族文化寻找标志物的话,非龙莫属。这里需要指出和强调的是:龙已完成了当代转型,已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告别了皇权、保守和软弱,成为自觉自信、团结合力、适变图强、爱好和平、以天下人的幸福为幸福的新美祥龙。

第二,龙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一般认为,儒道两家的学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龙的精神底蕴与儒道两家学说的精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故龙可以作为这两家学说的标志。比如,容合与福生是龙的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精神,而儒、道两家的学说都是容合的结晶,也都以福生为目的。儒家的核心理念“仁”,道家的核心理念“道”,都是容合性、福生性概念。

第三,龙可以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龙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智慧系统,当今一些公认的文明理念,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法治、公平、正义等,龙都可以容而合之,龙不但能“承古”“萃古”“炼古”,而且能“纳新”“开新”“创新”,完全能够随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而前进。也就是说,龙不仅是“过去完成时”,还是“现在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

关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载体,其要点为:

第一,龙承载着由儒、释、道三家交互渗透、补充而构成,以儒家为主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信仰。

第二,龙可以承载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精华相结合的中国人的当代信仰。

第三,信仰一般要有指向超越界的内容、层面。龙是中国人对宇宙力的感悟、认知、神化。宇宙力是宇宙所有能量的综合,是世界本原、世象总根、究极存在、最高的形而上;宇宙力自本自根,化演万物;宇宙力具有非人格化、非伦理性的特点,自主自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不断地感悟、认知宇宙力,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地利用宇宙力,却永远不能掌控宇宙力。宇宙力具有本原性、究极性、超越性、自主性和永恒性。据此,龙便成为有限的人类与无限的宇宙力之间的中介,可以承载人对宇宙力、超越界的信仰。

关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曾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在《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5月3日)有经典阐述:“在中华民族诞生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繁衍生息在共同的区域,有着共同的奋斗经历和共同的风俗习惯,就产生了共同的文化标志及其强烈的认同感。”“海内外华人都会认同中华文化中龙与凤的文化标志。这些形象很容易唤起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民族感情。”的确,绝大多数海内外华人,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龙能够超越地域、族群、社团、年龄、性别、宗教信仰等等所形成的差异和局限,像一面大旗,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成员招揽、汇聚、团结在大旗之下。作为情感纽带,中华龙在两岸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有目共睹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2年6月11日)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 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