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十数年寻觅龙的足迹 用摄影再现龙的形神

2012年01月11日 文汇报  

 

U397P4T8D3597977F107DT20120111180245

U397P4T8D3597978F107DT20120111180312

U397P4T8D3597979F107DT20120111180324

U397P4T8D3597980F107DT20120111180342

U397P4T8D3597981F107DT20120111180359

图片作者:李忠

  特约摄影撰文/李忠

龙年新春来临之际,“中华第一龙——两岸摄影家宣影摄影展”正在台湾展出。“龙腾中华”主题创作者李忠十多年来追踪拍摄的佳作,不仅在两岸“龙的传人”中激起文化认同的共鸣,也为龙年佳节烘托出祥和氛围。此次作品令台湾观众眼前一亮的还有,所有关于“龙”的摄影展品全部印制在传统宣纸上,这种卷帙形式既可持久保持色彩,更为摄影材质烙上浓郁的民族特点。

——编者

心中有“龙”就能拍到“龙”。我航拍“龙腾中华”这一主题,是从千禧龙年开始的。那时我还是新闻摄影记者,在一次森林防火飞行踏查中,我第一次拍到了“龙”的影像,从此我就走上了长达12年之久的拍“龙”之路。

曾有一位纪实摄影家朋友很直爽地对我说过,“你不要以为碰到了一张龙图就可以拍这个主题,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题材。”换句话说,这是不可能的事。这话一点也不假,仔细品味也不无道理。从十二生肖和动物学的角度来看,只有概念上的“龙”,而没有实体。也就是说,“龙”只是存在于人们意念中的一个抽象符号。从摄影术发明至今,还没有一位摄影家以“龙”作为创作题材进行专题创作。继2000年我拍到第一张“龙”的图片之后,在吉林飞往上海的旅途中,我再次拍到了“龙腾大地”的影像,这坚定了我拍“龙腾中华”这一主题的信心。时至今日,我坚持每年航拍10个航段,采用直升机、民航机、动力滑翔伞、热气球、三角翼、航模等各种航拍方式,在中华大地上空飞行拍摄。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是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传统文化符号,是历代文学家、画家和艺术家倾尽全部艺术才华所要表现的宏大题材。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摄影家以专题的方式、长卷式的表现手法来拍摄“龙”,因为“龙”的形象过于抽象,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摄影手法无从表现。“龙”对中国人来说,包含着太多的意味。为了用摄影表现大自然中存在的“龙”影像,我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把“龙”的形象融入脑海,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赋予“龙”的深刻内涵。

借助卫星地图,我在“龙”的故乡中国大地上寻觅“龙”的足迹。经过12年的拍摄探索,找到了拍“龙”的方式和经验。在高空面向广袤大地全景式注视中用思维创造取舍,用传统文化赋予作品思想灵感,用特殊的视角从认识传达到理念,用想象表现形象,将“龙”的形神得以再现。

一位地理学家看过我的“龙腾中华”系列作品研究后认为,我所拍之“龙”系祖国山河脉向,形成已达千万年。也有人说,它们是“恐龙的化身”。对于一个摄影人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是上苍赐予“龙的传人”最美的纪念。作为“龙”文化的传承者、拍摄者,我有责任把因地理变化将会消失的“龙图”、“龙脉”拍下来,记录中华民族“龙”的影像——镜头里的责任感已超越拍摄作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忠,1960年生于吉林敦化。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林业摄影,90年代从事新闻摄影,2000年开始以“龙”为主题拍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中国龙文化学会名誉主席。作品多次获奖、在国内外展出,并被台湾、香港、俄罗斯、法国等艺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