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创新的人才观

——读乔盛《人才论》

张丽红  2009年1月13日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有言:“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其原意是用植物的生长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后人用“菁莪乐育”说明君子能长育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喜爱的有华采的人中精华。这是“人才”一词的最早来源。一个国家的存亡兴衰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
岁月流转到今天,人类认识自我价值产生了质的飞跃。人才的科学定义是什么?人才衡量标准、人才素质评估、人才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体现?怎样的环境才适合人才发展?识人与辨才有无一套最佳的操作手段……这些都是今天组织人事、人才管理者和人才学研究工作者一直思考的课题。集学者与作家与一身的乔盛同志,花费数十年之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在《人才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中通过钻探历史文化矿藏和解析当代中国的用人机制、管理模式、组织系统和运行程序,对人才科学理论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人才价值、人才培养、人才成长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辨证论述,揭示出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前瞻性地提出了有关组织、人事、人才制度改革的创新观点和科学构想。
创新科学人才观的构建。人才的定义是什么?不同职业的人有者不同的答案。一个严谨的人才学研究者首先要理清的是人才的界定,乔盛《人才论》从人的本质检测人的全部包容含量和人的整体生存要义,指出“人才是人与才能相结合的代表作品”这一朴素而浅显的道理。作为一门科学,人才科学要探索和解答的是什么是人才、人才的作用、人才的价值和人才的培养等一系列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相关问题。乔盛认为,首先要建立规范合理、科学完善的衡量人才标准,包括“能力标准”、“道德标准”、“学识标准”、“体格标准”。这种新型人才机制系统的确立,有利于社会和民众利益及各类人才尽职尽责,更好地服务于现实和未来两个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人才的“行为素质、心态素质、言辞素质”构筑起了“人才骨骼的综合素质体系”,有助于人才选拔机构把那些真正的优秀人才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上来。乔盛从经济学框架的视野,提出价值是人才最宝贵的核心资本。价值的产生和存在表明着人才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要准确测评“人才权力调控价值”、“人才货币流通价值”、“人才知识转化价值”、“人才数字增减价值”的功能与得失。
完整的管理人才运行机制的建立。《人才论》从人才学的原理审视当代管理人才机制切入,指出任何一种人才管理系统其首要的职责是如何“辨别和选拔人才”。通过对现行辨别人才方略的系统观察,有创见性地提出“人才辨识论”――从“辨”到“识”,由“识”到选,到用,到提升一整套完整的科学运行机制和指导方略。作者运用古今中外选拔人才的方法和案例探究了辨才、识才理论的本质,分别论述了“组织考察法、民众测评法、招考择取法、投炉试金法、慧眼识珠法”等运行过程和现实特征,对人才的内质本性与选用人才至关重要的六对不同“才性”(个性与共性、潜伏性与显影性、自信性与自卑性、自束性与张狂性、分离性与凝聚性、破坏性与建立性)做了深入探讨,通过对人才资源分割现状的透彻分析和“才尽人走”现象的反思性批判,指出只有建立管理人才科学运行机制和指导方略,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整体布局、合理安排和科学配置。管理人才科学运行机制和指导方略不仅给管理人才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而且在提出这一新的概念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全新的人才哲学理论体系。
人才成长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好环境、机遇、时间造就好人才。乔盛“人才环境学”的提出,让我们从哲学的深度和美学的视野、以辩证的目光对人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整体性人才发展走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在概括了人才成长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后,揭示出机遇、时间同样对人才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乔盛的《人才论》无疑是一本系统的、又是立足现实的创新理论著作,着眼于“人才”科学概念,在更为宽广的范畴内对科学人才观、科学管理人才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干部使用等问题都是十分有价值的研究。这些来自实践的人才科学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的人才思想和人才观无疑是一种深刻践行,对现代人才观念的发掘,人才思想的突破,人才战略的构建,对促进我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及管理用人机制的进一步健康完善,都将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