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烧得太阳红

——读乔盛《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

庞进  发表日期:2005年11月25日   

 

20051125164115510大约在三年前吧,一次愉快地相聚,借着点酒兴,乔盛激情洋溢地告诉我,说他要写一部以陕北红区的创建者之一、老革命白坚为主人公的书,部头比较大,大概得四十万字左右。对他的这个宏伟计划的提出并付入实施,作为深交多年的朋友,我当然是理解的、支持的,而且毫无怀疑地相信,他是能够将这部书写成功的。记得当时我们曾分析过他能写好这部书的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乔盛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对那块土地上的山川景物、历史变迁、革命烽火、民俗风情等等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感悟,这便为他把书写得血肉丰满提供了基础。

第二,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磨炼,乔盛的文学功底已相当深厚,出版有散文集、长篇叙事诗、长篇小说、学术论著等著作十多种,已以独特的风格享誉文坛,这便为他把这部书写得文采焕然提供了保证。

第三,这一条或许更重要,也许是因为生长于陕北这个红色革命大本营的缘故,在我看来,乔盛是一个革命性很强的作家,政治情结,一直在他的心胸中生长着、纠缠着、澎湃着、激扬着。而且,他在基层当过教师,做过共青团干部,创办并主编过地方报纸,又先后供职于国家部委的新闻媒体,撰写、发表过不少人才学、新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论文及论著,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长期的理论修养,使他不仅以作家、记者的身份存在,还自觉、自励地以一个政治观察家、政治谋略家的身份存在。这使他能够高屋建瓴又游刃有余地驾驭像《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这样的革命历史题材。

还有,第四,谁都知道,写作是一个吃苦的事情,尤其是写这样的革命历史题材,需要一段时间聚精会神、夜以继日地爬格子自不待言,还需要做大量的案头、非案头工作,如查阅相关资料、采访知情人、到主人公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去考察,等等。好在乔盛成长于异常艰苦的环境,工作后也常常面临重重困难,能吃苦、敢吃苦、善吃苦,与苦难较劲,且以苦为乐、以苦为筏,已成为乔盛性格的组成部分。

乔盛的书稿大约是2005年春天完成的。初夏,乔盛出差古城西安,随行带着该书的打印稿,厚厚的一大叠。于是,我便成了这部书的首批读者之一。说实话,这些年,能引起我的浓厚兴趣,一字不拉地由头读到尾的书是很少的,包括一些朋友送我的书。而《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具有这样的魅力,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曾几次击掌赞叹,对我的夫人说:乔盛费大神了,把这本书写好了!

合上书稿的最后一页,凝神闭目,将阅读感受做一番梳理,起码有三条是很鲜明的:

20051125164329137

第一,波澜壮阔的史实画卷。全书从白坚的父亲白文焕参加辛亥革命写起,接下来是主人公白坚在贾拓夫、李子洲等先驱者的引导下,成为一名优良的火种,参与了陕北革命的烽火燎原;然后一个转折,主人公又肩负起特殊使命,奔赴北平,成为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再下来,参与领导著名的高、蠡、博暴动,与日本侵略者喋血长城;之后,主人公又返回陕北,与刘志丹等红军领袖并肩做战,又一同被极左路线整肃;再之后,以“神特工”的身份,参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再之后,奉命奔赴抗日前线,岢岚山魂,晋绥烽火,浴血奋斗,艰苦卓绝,直到挺进东北,决战辽东,迎接黎明……写了老一辈的传奇,写了后来者的英勇;写了红区的你死我活,写了白区的险象环生;写了一桩桩影响深远的大事件,也写了构成这些大事件和这些大事件之间的鲜为人知的小史实。可以这样说,主人公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历程。这个历程黄河般的千回百折、波澜壮阔,已展现和演绎在这部书的页码段落之中。

第二,特色独具的文学描绘。《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属于纪实文学,如果只有“纪实”,没有“文学”,那么,这部书就只完成了它的一半使命,从而使艺术感染力大打了折扣。这个问题,作为优秀作家的乔盛当然很清楚,因而他在艺术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其成果,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主人公白坚自然是用力最大、着墨最多,不乏精彩之笔。如写白坚以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去保定二师执行任务,巧妙地制服和利用两个警察局的“便衣”一节,突出地表现了白坚的大智大勇,其生动传神,令人拍案。主人公之外,有勇有谋、一身豪气的西北“哥老会”的“龙头老大”白文焕,大胆果敢的白坚夫人石侠,来去飘忽、神秘莫测的女地下党负责人“燕子”,化装成算命先生的辛亥党人“黄神仙”,满口山西土话的军阀阎锡山,集奸诈、无赖与野蛮于一身的“瘦鬼处长”,等等,都令人过目难忘。二是运用了不少带有浓郁“信天游”味道的语言。如“老黄风从毛乌素沙漠向南卷动着沙尘把天与地压缩成一个黑暗的世界”、“风声与野狼嚎叫声中又隐隐从大漠深处传来妇人的啼哭声,混杂的悲壮声中有无数王昭君和孟姜女在古长城的废墟上站起来又跌倒,重复着她们与残暴和压迫抗争的命运”、“阴霾与阳光同时遮盖着沸腾滚烫的陕北黄土高原”、“青春的血管奔腾着涌动着生命的血浪血涛,伟大理想的朝阳照亮和指引着他前进的里程”,等等,这样的语言有“象”有“意”,以“象”寓“意”、引“意”,鲜活生动,有车轮滚滚,腾腾向前之感,是典型的乔氏风味。

2005112814925132

第三,作家情思的艺术投注。《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是纪实性的传记文学。在我看来,所谓传记文学,从一定意义上讲,既是为传主作传,也是为作家自己作传。如果作家对所要描写的对象没有深刻的认知,没有欲罢不能的情感,他就不会劳神费力地去为这个人作传。毫无疑问,乔盛把自己对陕北故土的眷恋、对英雄贤达的崇敬、对人类进步事业的关切、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等等,都倾注在这本书中了。而且,他还以书中人物、事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多年来,对人生、对社会、对战争、对信仰的深沉思考。如对阎锡山、蒋介石骨子里信奉皇权主义的分析,对“书记”二字的阐释;以及“生命要为理想活着,生命建立在为理想的实现不停地奋斗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人生一辈子最闪光有意义的经历也就数‘曲折’的地方最珍贵”等堪称经典的话语……。所以,我觉得,当我们打开这部书,在读出生入死、终生奉献的一个革命家的光辉业绩的时候,其实同时也在读一个作家,这个作家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呕心沥血、以笔为旗。

 

《战争岁月·白坚革命往事》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