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楼台烟雨中

——庙宇文化的当代价值

张志春  发表日期:2010年7月4日  

 

贺绎先生,陕西民俗摄影家协会成员,多年前因读宁锐教授关于庙会的文字,忽而对陕西的庙宇滋生兴趣。从事科技教育与研究几十年的他,离休后有空闲便专门拍摄庙宇,多年来拍摄渐多而有所感,遂精选102庙摄影作品汇集成《陕西百庙集》。见我是做民俗研究的,便请为序。为长者作序,且又是涉及神圣庄严之庙宇,岂是我辈可随意走笔?但又念及这是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范围之事,谨以读后感请教于大方之家。
在我的记忆中,在不时耳闻的长辈们的话语叙述中,庙宇是神圣而玄秘之所在,也承载了近代以来风雨不断的激荡。有如家乡的村庄,这个处于关中平原的黄土乡村,周围的九座庙宇早在我的幼年,就已全部化为颓垣烟土而让人心生无限凭吊。那祠奉九天圣母的大殿成为教师宿舍,二殿戏楼改作教室,那是大跃进的年代。中学、大学时代,曾拜谒一些庙宇,隐约体会到其对心灵的净化功能;近年,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这一领域或多或少地有所接触与思考。近几十年来,民间信仰活动逐渐复兴盛行,佛堂庙宇成为善男信女拜谒的中心,人生在虔诚与随和中呈现出种种庄严与欢愉,生命在期待和表达中展示敬畏与美好。庙会也渐渐复兴,周围几十里村村都各有庙会,在特定的日子可见庄严的仪式与欢乐的游演人群。太白庙会数千人肃静观看社戏的肃穆、恢弘场景至今仍浮现眼前;显通寺千百计的僧尼居士在法会经行中渗透灵魂的歌声仍萦绕耳畔……
唐代诗人杜牧曾慨叹南国寺庙之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在北国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使在近代种种激进的社会思潮冲击之下,庙宇依然屡毁屡建,各地林立。在更久远的时间长度里,或如三武灭佛,或如某某革命,或曾经历过的、或内心感受过的,摧毁外在的雕像与建筑,又何曾真正摧毁民众心灵深处的庄严庙貌呢?如贺绎先生所摄的《陕西百庙集》,这仅是三秦大地寺庙的一部分。近几十年,笔者在秦岭大山之中见过路边高高矮矮的土地庙;在西秦农村,可以看到几乎家家或门前、或院落都有小小的神龛……倘若统计起来,又何止千千万万?
寺庙,作为神圣而神秘的一方净土,她的意义与价值在民众心目中是神圣而恒久的:自远古至今,她以巨大的神话思维将无处不在的偶然性纳入神秘的必然性框架之中;她总体上维护着人生价值的意义感和恒久性;她别有天地的思维模式解读着人生与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消解着个体生命在深邃历史与无限宇宙映衬下内心深处的永恒困惑;她的道德标尺永远是惩恶扬善;她作为具有信仰意味的文化空间,成为民众逢年过节祈福的意象造型——丰收之际,感恩天地的诉说对象;灾难困苦时,宣泄悚惧、净化心灵的有效途径。人文始祖庙,我们追溯生命之根有着温馨的依托;历代先贤庙,恰也是在神圣与理智的层面强化着善恶向背的情感选择与具像化的古今联结……
从红山文化的遗存来看,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哭于斯的先民们的庙宇建筑与超自然信仰至少已有8000年乃至万年的历史。留存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庄严庙貌,乃是远古先民和历代先贤们的人生体验与智慧创造的结晶。如同人生之惑横亘在远古先民、历代祖先之前,自然也横亘在我们以及后代子孙的面前,生命可以感知的无限性与自身存在的有限性,个体生命所能感知的生老病死,生命遭际的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与五蕴盛等,都不是逻辑分明的理性工具所能梳理清楚的。生命感性存在的强大与感触,困惑与祈愿,使得庙宇的存在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化意义上,我们尊重历史,就是要尊重几千年乃至万年的祖先智慧,尊重他们的文化创造,尊重这种仪式创造。这是一方具有信仰的文化高地。《陕西百庙集》选择人文始祖、历代先贤神话人物、佛寺与道观这几个专题,是大有意味的。当然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类型,这或许是作者考虑续集的内容了。黄陵炎祠坐落三秦,今日祭黄祠炎,更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神圣仪式;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曾吸引天下英雄汇聚于此而创造文明、展示辉煌;佛教两大翻译家与旅行家,鸠摩罗什与玄奘的佛经译场在这一方厚土;法门寺供奉的佛骨舍利,更是超越了古今与国界;佛教八大宗派中的六派祖庭在三秦大地上,至今香火旺盛,信众遍地;楼观台就是道教圣地,且是老子的说经台与最后隐居之地;古代神话与传说中大量的神仙人物多是从终南山上飘逸而来,如钟馗,如财神赵公明,如陈抟老祖,如王重阳等等。
甚至,我由此产生一点联想,陕西人性格中的韧劲,是非分明的正义感,超越名利的高远情怀等,是否与远古的神话有一脉联系,如为追寻太阳而“北饮河渭”的夸父,如化为精卫鸟衔草木、怒填东海的炎帝之女;如高卧山中不为朝廷召唤的陈抟老祖;如进士不第便触阶而亡、发愿去除人间一切妖孽的钟馗等等。这不是文化的传承与生命新感性的重塑吗?如果说上述举例仅是精神层面的传承,那么,不妨看看近年来的民间庙会及年节社火的游演,不少民间社火管理组织就是通过庙宇进行日常的年节管理,并且围绕年节庙宇,形成了一套年节管理的祭祀和权威体系,提供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空间。
由此看来,《陕西百庙集》是一种极具张力的图像叙事,它的问世可喜可贺。如同明月松间,清泉石上,它提供了引发思古之幽情,抒写文化脉络之传承的意义世界。
(注:此文为 《陕西百庙集》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