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文化中国眼(五)西方的老人们

西安女 兰兰  发表日期:2006年3月7日  

 

惊诧的问候语

西方人有好些奇特处,常常令人感慨两种文化背景差异之大,人家看来平常小事,中国人眼里变成大是大非。前两天,我带孩子在公园玩儿,遇见一个孤独的老太太,拄根拐杖,八九十岁的样子,要坐我旁边,我们打招呼,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些有关天气的话题,观赏着我儿子表演足球。老人一如奥国大多数这样年龄的打扮,考究的发型,淡淡的妆,红红的扉颊,艳艳的口红,棕色眉笔,勾两道弯眉,长呢子大衣,半腰,五分高跟小皮靴,手提一个早已过时,但质地上乘的皮包,干净,利索,一副祥和老人仪态。
街心花园,人来人往的,老人就这么看东看西。来了一位推孩子的中年妇女,看见老太太,就大声打招呼:“问候上帝!(奥国人打招呼的习惯用语,类似“你好”)你怎么还活着?”老太太高兴地回答:“那又怎么样?我还坚持着。”一脸慈善,没有一丝抱怨,俩人好象久别重逢,握着手,亲切地说着什么。看样子,她们很熟悉。我让座,带孩子去别处玩儿。
他们的对话叫我惊讶,在中国平白对老人说出这么大不敬幕埃匀牛蟠虺鍪值模膊桓曳潘恋闹淅先巳ニ腊桑先死了要说走了。为此,我问了几位较年轻的奥国人,他们说这种问话十分平常,双方关系一般比较亲近,意思是托上帝的福,你还健在是好事,没有冒犯老人的意思?BR> 我们中国人敬老的传统,遇见近百岁的老人,要说“老人家千岁,洪福齐天,寿比南山”等讨吉利的话。用上面那些话,问候一位健康的老人是绝对不好的,西方人见怪不怪,在中国人眼里,大怪特怪。这是比沟壑还深的文化差异,只有入乡随俗地适应了。

老并周游着

老太太驻足在我开在郊外的店前,一直在看我的以中国文化为主调的橱窗。我主动打招呼,请她进店里来看看。她问:“是家新开张的店吧,几个月不来,比萨饼店变成装饰品店了。”一看她的打扮,格外与众不同,不住在这个小镇上,看样子有七八十岁,穿件儿宽松的米色风衣,背一个大照相机包,艺术家的打扮,格外与众不同。她一定要给我照像,说我的唐装好看,与橱窗风格相得益彰,我表示感谢。她看东西很有眼光,我们就聊些,诸如你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你是游客,还是奥国人一类的套路话。老太太说她就出生这儿,父母亲七十年代都相继去世,她马上就八十岁了,一生寡居。这两年,镇政府建议将她父母的旧宅改建成镇博物馆,她当然同意,她父亲当年是奥国有名的画家、诗人。她已将老人的遗作出了一本画册并随手从摄影包取出一本送我。她住维也那三区,父母留给她的公寓,早年有一位学音乐的台湾女生租过她一间屋,算算有二十多年了。她自己一生走世界,周游列国,摄影是毕生事业,非常有意思的工作,至今乐此不疲。每年十月底,她去非洲肯尼亚度假,父母健在时,齐家去,就住在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的鱼村。风景如画,大海边,阳光洒落的金色海滩,黄昏尤其美,她享受的正是这儿向晚的意境。老太太说那儿老鼠特别多,老黑家养好些猫,猫太肥壮,有些大得像只羊。她说她不厌烦动物,如果她有固定职业,一定回养好多宠物。她又说当地人见他们总要钱,好些已成祖母的人,见她来,怀抱着,手牵着三四个孩子向她伸手。她乐意给一点,老黑总念叨穷,有时候,一大圈儿人围着他要,她不情愿给,那些祖母或妈妈就用力的拧孩子们的屁股蛋儿,一片哭嚎声。村里人知道,她是位心软的白人老太太,她每年去,备好多小零钱,带许多巧克力,有一块钱,一块糖,全家就快乐几天。她还是很喜欢肯尼亚美丽的风光。
我们聊得投机,我送她一条丝巾,作为她送我书的回赠,老太太特别高兴,马上解下她那条旧围巾,系上新的。
老太太的尼康相机子很老了,还是手动的,连我最不懂照相机的,都知道她用的是过时货。傻瓜机还用菲林,在我们店,拍照了不少。说中国没有去过,十分遗憾,但她认为,中国是一块道德的净土,出孔夫子的地方,人应该比世风日下的西方人单纯,我无言以对。希望有朝一日,老太太自己亲自体味一下今日中国人的道德情操。
最后老太太歉意地说,打扰我太多时间,下次来,我们继续聊,她还要赶火车回维也那。
再见,萍水相逢的老太摄影师,欢迎她下次再来。

小燕子

中午时分,一对体面的中年人来店。女子说想看看绣玫瑰花的台布,配上相应的装饰物送小燕子。我连忙进入自己工作范围,施展我的审美格调,选铁锈红大台布做底,配一个85X85CM绣工现代的红玫瑰, 又用一个酒红玻璃座,铁质蜡台放置绣花台布上,色彩配搭协调、雅致,客人非常满意,买下了这一套礼品。我随口说,送年轻人目前流行橘红透明纱,玫瑰比较适宜老人。二人笑着说送妈妈,她是人人都知道的小燕子,身材娇小,手又精巧,做事情如飞一般快捷,祖母在的时候就叫她小燕子。马上是妈妈八十大寿生日庆典,这件礼物他们要送妈妈。他们还说,并肯定地说我一定认识小燕子,因为圣诞节他们家的亲戚,好些个人得到的圣诞礼物都来自我们店——是她妈妈买了后送的。
我立刻在我脑子将八十岁左右常来店的老人回忆一番,想了好多老太太,她们所描绘的也还是对不上。小燕子何许人也?
过了两日,天特别冷,风雪交加,购物中心人很少。我正犯困,满脑子想下班后做什么饭呢?满身雪花地进来一位慈眉善面的老太太,见了我笑眯眯地说,你干了一件大好事,你配的台布和蜡台,正中我意。啊!我明白了,眼前这位时时光顾我们店的老人,就是闻名小城的小燕子了。我们彼此问候,我便问她生日过得怎么样,她说难以置信的好。整个一天家成了自由市场。她说,十几年以来,她头一次过生日,我问为什么,老太太深情地说,她心爱的丈夫去世后,她不愿意庆祝生日,一个人多无聊啊!以往这一日,她一清早买束鲜花,坐两站车去墓地,与心爱的丈夫呆一会儿,她说什么,想什么,远在天国的他都会明白。中午在一家他们以前最喜欢的餐厅吃一顿饭。那家的鸡汤面,真可谓天下第一碗,味道纯正,量大,面条特别与众不同。他们十五岁相恋,十九岁结婚,每年过生日都要吃那家的面,以前的老板,待他们特别客气,不管她还是她的丈夫过生日,店家总送他们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老板夫妇前些年相继去世,女儿接班,没有她父母那么可人,还算行吧。还记着她的生日,每每送她一份甜点,点上特别的蜡烛。店里酒台小伙子特别巧,每回在咖啡上,用可可粉撒出两个心型图案。说是小伙子,年岁也不小了,听说女儿都结婚了。我听得既感兴趣又感动。就又问,为什么今年要庆祝呢?她笑眯眯地说, 以前过生日,任亲戚谁打一百次电话也找不着她。女儿,侄儿,亲戚,邻居们都知道她狡猾,送礼物,贺卡就放在她的门前,去年女儿说了,无论如何八十岁要好好大庆一下。她对女儿说,老了,干不了太多的活,来家也只是咖啡、甜点招待,他们同意给她办一个简单的生日PARTY,也不必一天待在她这儿。所以生日那天,来宾送了满屋子的花,老邻居送了一大束玫瑰,花了有近二十欧元,就放在门口,照老样儿,以为今年还不待客。可是,收那么贵重的礼物,怎么也应请人家喝个咖啡,不道谢,那多不礼貌呀,就答应女儿的请求举办一个生日家庭聚会。
眼前这位80岁老太太,语言流利,表情夸张说话眉飞色舞,老而不衰,很有童趣,活泼如小燕子,又不做作。她接着说,她女儿在我店里买的礼物,特别醒目,她当即铺到桌子上,点燃蜡烛,屋子生辉,大家唱着生日歌,都很高兴。侄儿送她一盏台灯,说光线比较柔和还节能……总之高兴得不行。但又说,她以后再不要过生日了,叫大家破费,这年岁你知道物价飞涨,人心有余悸。她老了,花不了几个,年轻人有孩子、有室家,每个孩子花多少,你最清楚。我点头,表示赞同。
我们就这样聊着,她兴致未减地说着,深情地回忆着。我尊敬和专注地听着她的人生故事。她说,与她丈夫相亲相爱, 一生足已。并说从未再爱过其他人,丈夫大学毕业,就在镇上银行工作,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是部门经理,享受十五个月工资,有着装费,特别有风度。她一辈子在家,生活十分富足,买房子,买汽车,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很小就得病去世了。
他的老伴是患心脏病突然在办公室去世的。她说他是那么优秀的人,当时她心都碎裂了,许久不能从悲哀中清醒。那时女儿大学还没有毕业,一栋房子给女儿,她找了一套小公寓。女儿现在也不住这儿,他们住在巴登,女婿是会计师,女儿是心理医生。她享受寡妇金,生活宽裕,养花草是她的爱好。以前她和她的丈夫有空就收拾花园子,每年去图恩参加一年一度的花卉比赛,何等风光。花卉,音乐,电影,是他们共同的爱好,离开这些情趣,生活无疑死亡。我说您是有名的小燕子,她会心地笑了,说大家都那么叫她,现在可大不如从前快捷。从前每半年,都是她自己爬梯子把窗帘布卸下来换洗,这一两年,都叫洗衣房的人洗和装,多付人家服务费,现在不敢爬高,眼晕恐高,年岁不饶人呀!她叫我看她的一双大手,关节都变了型,常常疼,说除了我,再就是医生,没有人知道她干不了活。如果大家知道了,又是打电话,又叫人家操心,也替代不了她的疼痛,她侄子家离她最近,待她特别好,经常来干些体力活。可他有三个孩子,据说,冬天他家暖气都不大烧,奥国的冬天那么漫长,不开暖气,挨一冬,够他们受的。有时她也塞给他五十或一百欧元,反正他媳妇没看见,可怜见儿的,叫他也松泛地吃点儿,喝点儿,说着,学着她侄儿扭捏着不要的样子,表情可滑稽了,令我大笑。
生日之后,几个月过去了, 八十岁的小燕子见我就聊她的生日和往事,连同她的外孙女,叫克罗蒂亚,芳龄十九,学制药专业,还有她永远也絮叨不完的爱情故事。她平平实实地活在自己的天地,她那些往事并不如烟,并不悲叹,也无什么忧伤的开朗神态,可以想像,告知我的仅仅是生活故事的小片段,更精彩的,独自回味,支撑她度过余年。这样坦然地走在夕阳西下的途上,令我敬仰和深思。

充实

西方人口老化是不争的事实。奥地利通常不足九百万人,老人就有三百万。关于老人的境况,很难用一句准确的词汇概括。说老人孤独,不排除这层最广泛的意思。我们中国人理解的老人,儿孙满堂是福,是老人向往的完美生活,一个孤单的老人,免不了显得晚景凄凉。西方老人,即使一个人生活,每日安排得有声有色。他们不认为有什么过于值得同情或大惊小怪的。类似生命的现世或来世的问题,东西方观念差别总是较大的。

我这些年常带孩子去街心公园踢足球,认识了一位忙碌的老人。翔云大自然的鸽子病了,老了,估计它的同类就将病老的鸽,挪到一个固定的草堆。老人就经常到此处,拯救这些生命垂危的病鸽,鸽子一定有知,企盼老人的到来。

好多次了,我见到老人十分专业地护理患病的小生命,他从背囊取出一个小急救包,麻利地剪下一块白沙布,为鸽子腿伤处缠沙布、贴胶布。鸽子蔫蔫的,耷拉着脑袋。老人把鸽子嘴撬开,喂一片什么药,再喂点水,瓶瓶儿小,如眼药水瓶那么大。然后抱着鸽子,抚摸毛羽,无限爱意地昵喃点什么。

老人告诉我,她每周来此处两三回,还有一个什么地方,也去一回。这些可怜的小动物,若她不来及时些,就病死了。我曾经帮她好些回,一块缠沙布,喂水,喂药,撒食儿。

老人有时要到邻居家收集剩余面包,大块的面包,拿回家粉碎,装袋,去超市买些葵花籽等坚实果实,装到一般欧洲家庭妇女买东西的小拉车。这种车自重估计有两公斤,七八十公分长,一个老人拉一包东西,我估计有数十公斤,分量不轻,老人四季如此,说这样的生 活已近十年。她退休时起养了一条狗,一次交通事故,狗成了残废。兽医医院,认识了一位大夫,爱好是专门收养被主人遗弃,不再受宠的动物,她很感动。从此她曾收养过四只猫儿。残腿狗在散步时常发现奄奄一息的小鸽子,狗特别有善心,总是希望帮助这些有病有伤的鸽子。大概同命相怜吧,每回到花园散步,狗好像在寻找什么。这只可怜的狗,大概是有伤的缘故,时时生病,三年前死了,老人再不养狗。投入太多的感情,一想起来就有些伤感。我从老人那儿知道人一岁,狗七岁,过去从未听到过如是的说法。挺有趣的。她那只残腿狗约摸人的五十岁的样子,可谓夭折。挺可惜的。

由于禽感病毒问题,我尽量避免靠近有生禽的地方,怕我小儿子健康受影响。但是老人依旧按她的时间从事她的事情。漫长的残冬,积雪一片。路再难行,老人还是按时到花园撒食,关照有疾病的鸽子。多少回了,她的身影,总令我感到人格的魅力,她是位可敬的老人。

这位古稀老人,执着地干着一件善事,四季忙碌。没有人知道她,也没有人理解她行为的真实意图,更不会得到谁的表扬。在一般人眼里,残疾的鸽子,大自然的残渣余孽,让它自生自灭好了,然而老人将她的爱心释放给大自然的弱势生灵。她忙着收集废面包,忙着粉碎面包,忙着喂药、撒食,她来不及孤独,她的晚年特别充实。
(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