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举行城隍文化研讨会 庞进谈龙文化与城隍文化

www.loongfeng.org  2013年10月23日

 

本站讯  经国家及省市宗教事务局批复同意,西安都城隍庙于10月21日上午,举办了修复竣工暨神像开光大典。海内外五百余大德高道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盛事。当日下午,在与都城隍庙毗邻的西京饭店,举行了“西安2013城隍文化研讨会暨知道网上线仪式”,来自文化研究界、宗教界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西安都城隍庙的历史变迁”、“城隍文化的渊源及当代意义”、“城隍信仰与道教”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文化研究院院长庞进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龙文化与城隍文化》的发言,揭示并论证了龙文化与城隍文化的关系。他说,城隍文化与龙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的精神底蕴有一致之处。龙文化最根本、最核心的精神是福生,即造福众生。龙是中国人为福生而创造的。古往今来,无论是作为水神、动物神,还是作为祖先神、人杰神、民族神,龙都以福生为目的。城隍文化最根本、最核心的精神也是造福众生,即福生。老百姓创造城隍、敬祀城隍,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城市、福佑自己。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言其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体现的就是福生的精神。因龙的根本精神是福生,故龙有兴云布雨、除涝放霁的神职。遇到久旱不雨的岁月,人们往往要到龙王庙去向龙王求雨。有些地方没有龙王庙,或距离龙王庙较远,人们就到附近的城隍庙向城隍求雨。这时候的城隍就代替了龙王的职能,成了兴云布雨的神灵。换句话说就是,龙王可以城隍的面目出现,城隍也可以变化为龙王,这里的关键,是看老百姓需要不需要。

资料记载,城隍文化源于周朝;三国时,民间有了城隍祠;唐朝时,城隍信仰已相当普遍,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文化名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宋以后,人民把那些生前造福一方、品德高尚、功业突出的英杰做为城隍神供奉,如上海祀霍光、陈化成、秦裕伯,北京祀杨椒山,福州祀陈文龙,泉州祀韩琦,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桂林祀苏缄,柳州祀柳宗元、南昌祀灌婴、绍兴祀庞玉、曲沃祀申生、济南祀铁铉,郑州、西安祀纪信等等。

庞进指出,龙是先民对自然力神化的产物,其身上容合、集纳了诸多动物和天象的特性和力量,如果要对人间的杰出人物找喻体的话,龙当然是很理想而且不可多得的。于是,一些杰出人才就有了龙的称谓。从这个角度看,那些被尊为城隍神的英雄人物,都可以称为“龙”,即“人间杰龙”。换句话说就是,城隍庙里所供奉的、供人们敬祀的都是一些具有龙性的人物,都堪称“龙”、人形化了的“龙”。

庞进认为,龙文化与城隍文化的关联,还表现在龙的图案,大量地或者说较多地出现在城隍庙的建筑装饰上,可以这样讲,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座城隍庙,都能看到龙的形象,没有哪一座城隍庙没有龙在盘旋、在飞舞。可以这样说,进了城隍庙,就进了龙的世界;城隍庙的文化氛围,就是龙文化的氛围。(龙凤)

201310239231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