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民协:热议炮龙狂欢节

2009年04月03日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记者:覃咏梅  

 

文艺家应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当代文化建设?当前的文化建设涌现一股“复兴”热,但这股热潮注重“挖掘”而轻视“创造”,因而,当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向南宁市有关部门提出举办一个全新节日,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南宁市问计于艺术家

引来举办“南宁炮龙狂欢节”的建议

记者从南宁市文联获悉,前不久,南宁市召集文艺界座谈会,针对如何办好南宁文化建设问计于文艺家们。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天雄代表协会,建议南宁市举办“南宁炮龙狂欢节”。此建议引起许多文化人的热议。

记者找到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天雄。他告诉记者,建议南宁市举办政府层面引导的炮龙节想法其实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形成具体的思路,但随着近年来宾阳炮龙节的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乐于参与炮龙节,增强了他们倡议举办炮龙节的信心,因此在前不久南宁市宣传部问计于艺术家们的座谈会上,便抛出了这个久酿于心的夙愿。郑天雄向记者分析了南宁市举办炮龙节的文化背景、人文优势及市场前景,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以文化产业的思路举办“南宁炮龙狂欢节”,把兴盛于宾阳的炮龙节引进南宁,汇聚绣球龙、香火龙等兴于南宁的本地龙,邀请全国各地的“龙”集聚绿城,在南宁市区办一个一年一度以龙为主题的狂欢节。但引起记者注意的,却是他对此节的关键定位:“娱乐互动化是大势所趋,近年来‘还节于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现在开始,用它十年时间创造一个像欧洲许多国家流传下来那样全城狂欢、放松心情的节日?政府可以围绕它作长期扶持、培植并引导民间投资。”话中“用十年时间创造”体现了南宁市民间文艺家们不沉溺于复兴式的挖掘而更注重创造的意识。

对于在南宁市办龙文化节合不合适?记者针对郑天雄他们提出的建议进行微型抽样式调查。对广西民族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员唐济湘指出,从广西远古图腾分析,广西原始的动物图腾应是铜鼓上常见的青蛙、鸟和鱼等动物,龙的习俗主要是受中原文化南下的影响而形成的。但唐济湘不反对在并无炮龙传统的南宁市办一个炮龙形式群众性狂欢节。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就是南宁市龙狮协会发起人,且历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龙文化节担当评委,唐济湘对龙文化情有独钟,他特别强调:“南宁市要办炮龙狂欢节,就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来,要强化狂欢的色彩。”而广西民族大学蓝芝同教授也特别认同这种观点,认为强化活动特色、突出民俗精神是办好这个狂欢节的关键所在。

宾阳炮龙节以勇敢者游戏著称

成为名副其实的狂欢节

要在南宁市办一个大规模的狂欢节,其启示是来自于南宁宾阳县芦圩镇每年农历正月十一的炮龙节。

宾阳炮龙节孕育于宋、元朝,发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国及现代。古之舞炮龙,蕴含着一种祈求丁财两旺,将往年的“晦气”弹烧而尽,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五谷丰登及喜添贵子之意。故舞炮龙有着特定的时令——指定农历正月十一夜方可舞之,流传至今依然是燃放“鞭炮”弹烧狂舞之龙的方式。有专家指出,这一特殊的形式,象征着中华儿女在烈火中良性循环和不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更象征着中国人舞掉往日的忧伤和贫困,昭示迎来美满幸福的未来的诉求。而近年兴盛的宾阳炮龙节,以“赤膊上阵的男子们犹如战士,挥舞着龙在鞭炮燃成的海洋中穿梭,而人们则不断将点燃的鞭炮扔向龙头、龙身‘炸龙’,享受身临其境的狂欢。”而被称为“勇敢者游戏”。

据了解,宾阳炮龙节一直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保护和发展。1993年,宾阳县正式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定为“炮龙节”。2005年6月,该县将炮龙节列入旅游开发项目,全力打造宾阳县炮龙品牌。2006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华一绝”栏目对宾阳炮龙节作了专题展播,使得宾阳炮龙节首次以现场狂欢的方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2007年1月,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炮龙节由过去民间零散组织转为政府组织引导。2008年达到了一个高潮,命名为“百龙舞宾州”的炮龙节,首次推出由潘琦作词、徐沛东作曲、王宏伟演唱的《炮龙雄风》主题曲,使得这一传统节日有了一首传唱于世的歌曲。当晚,130多条龙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超过20万人,许多人来自宾阳周边县市,也有广东来的客人,一些外国游客也闻风而至。今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一,挂有“宾阳炮龙节旅游专线”牌子的快巴格外忙碌。与往年相比,首次亮相的女子炮龙队则更加让人钦佩,105条炮龙在无数鞭炮“狂轰滥炸”的人海中上下翻飞,吸引观众超过了20万人。

74岁的宾阳老居民李大爷的一席话也许道出了这个节日兴盛的原因:“以前一条街就一条炮龙,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放鞭炮接龙。而如今舞炮龙,旁人对炮龙的举动更‘大胆’了,大家乐于炸龙戏龙,趣味性和参与性很强,所以吸引很多人来享受这一年一次的狂欢。”

创造互动式节日形态

是当下文化建设大势所趋

如何把这样一个普遍受人喜欢、乐于参与的狂欢节引进大城市南宁,这是一个严肃而必须认真规划的事情。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黄祖松对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动向南宁市提出办狂欢节的做法表示赞赏:“‘还节于民’的思路是正确的,在借鉴已有经验和发掘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论证大胆创造,是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应以创造文化的精神推进文化建设。”作家倩妮说得更直白:“其实任何文化都是经人创造的,原有的文化是前人创造,后人也必将创造适用于他们的文化形态,所以,创造文化是必然的,但并不是每一种新文化都能传承,这就得看所形成的文化形态是否有大众基础。”

记者从网上查找,2006年10月9日“广西新闻网”以《山歌板鞋炮龙节 南宁重要节庆与民俗活动》为题列出南宁市七项重要节庆活动: “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三月三歌节”、“大明山山花旅游节”、“横县茉莉花节”、“宾阳炮龙节”。这七项南宁市主要节庆活动,可能除了“三月三歌节”和“宾阳炮龙节”属于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节庆,其他五项,可以说都是近二十年才创造并发展成熟的节庆活动。

郑天雄在提交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南宁市具有区位优势和兼容并蓄的城市品格优势、环大明山地区壮族与东盟各国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的人文优势,十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品牌和‘妈勒访天边’等精品系列优势,但,现有品牌的产业链并未形成,品牌利用率低,离把快乐节日交给广大民众‘还节于民’的理想仍有很大距离,民众期待真正属于自己的节庆。”

仔细分析民间文艺家们所倡议的 “南宁炮龙狂欢节”,其实就是提出创造一个可以成为全国焦点的快乐文化形态的问题,这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谁率先确立这么个全新形式的节日,谁在全国可能就率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