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龙王

庞进 2005年11月25日  

 

翻阅三联书店出版的《天龙八部》,见正文前有一篇《释名》,其中谈到了龙:“佛经中的龙,和我国传统中的龙大致差不多,不过没有脚,有的将大蟒蛇也称为龙,事实上,中国人对龙和龙王的观念,主要是从佛经中来的。”

将中国龙的源流稍作考察,就会发现金庸先生的话是不准确的。

考古实物和文献资料已经证明,中国龙起源于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是先民们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通过模糊集合而产生的神物。到了东汉时期,佛教经典才传入中国,这也就是说,早在佛经中的龙到来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龙,而且已经成长了四五千年!在这四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的形象由简单到复杂,龙的内涵由朴素到丰富,在祭神祀雨庆典等活动中,龙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宝鸡北首岭出土的,距今七千多年的“鸟啄龙”纹、河南濮阳出土的距今六千多年的“龙虎蚌塑”、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五千多年的龙形玉,以及夏代的龙纹陶片、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两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先秦的典籍文献中也多见有关龙的记述,如“飞龙在天”(《易》)、“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河海应龙,何画何历”(《楚辞》)等。很显然,中国人关于龙的观念,是中国本土产生的,而不是从佛经中来的。

佛教典籍中确实有一种梵文称作“那伽”(Naga)的神兽,此物长身无足,常在大海及其它水域中称王称霸。其原型,主要是生活在南亚次大陆上的蟒蛇。我们知道,中国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众多,蛇,包括蟒蛇,只是其中之一。蛇,主要是将自己悠长弯转的身躯奉献给了龙。比较而言,那伽基本上是古印度人对蟒蛇的的神化,而龙只是取了蛇的一部分:两者有相似点但在本质上不是一回事。那么,那伽怎么就成了龙呢?这要追溯到当时的翻译水平。当时的情形,大都是由来自西域的僧人口述佛经大意,再由中国本土的僧人笔录整理成文。西域僧讲到那伽的时候,不免要将其形状、神性和职能比划阐述一番,中国僧觉得,这么个神兽倒和我们中国的神龙有相似之处,于是就将那伽译成了龙。所谓“那伽,秦(指中国)言龙”(《智度论》)。因此可以说,那伽在中国能有一个龙的称呼,倒是沾了中国本土龙的光。

不过,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本土有龙但没有龙王,龙王名号的出现倒是与佛经的传入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佛经的广泛传布、中国人崇龙心理和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渗,共同导致了龙王在中华大地上的滥觞和兴盛。在《妙法莲花经》里,龙王有八位;到了《华严经》,龙王增至十位。在其它佛经里,还有五龙王、七龙王、八十一龙王、一百八十五龙王之说。这些龙王的功能有二:一是护持佛法,导佑众生;二是兴云布雨,消灾弥难。这后一条,和中国本土龙兴云布雨的神职是相吻合的。

道教在许多地方是参照了佛教的。既然佛教中有那么多龙王,且都能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道教自然不愿意落伍。于是,就效法佛教,也创造出一批龙王来。道教的龙王主要有四海龙王、五方龙王、诸天龙王,以及清净龙王、大地龙王、法海龙王、三十八山神龙王、二十四向神龙王、天星八卦神龙王,等等。和佛教相似,道教龙王的主要职责也是行云布雨。如《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所言,遇到百姓苦于炎旱之时,天帝就派遣各位大龙王等,“兴动云雾,施绕世间” ,让江河溪涧、上下四畴“皆得滂沛”。

水中的龙王,是人间帝王的对应。“王”的概念和服从王的意识,在地球东方这块专制主义盛行的土地上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佛经中出现龙王的名号,中国老百姓并不感到陌生和奇怪:既然人间有帝王、王爷,水族里为何不能有龙王呢?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接纳了龙王,心悦诚服地崇拜起龙王,并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大批中国式龙王。这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河海湖泊,渊潭溪井,大凡有水之处,都有司理雨水的龙王驻守,龙王庙也就到处可见了。

1997年
声明:作者对上网作品享有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
地址:西安市太阳庙门43号西安日报社   邮编:710002
电话:(029)87610275   电子邮箱:loong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