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该怎么译?

2007年11月21日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王石川  

 

11月18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正式发布。宣言认为,中华龙与西方文化中的龙(dragon)完全不同,中华龙主要象征正义与吉祥;西方的“dragon”主要代表邪恶与祸祟,因此应将中华龙英译为“loong”以示区别。11月20日《兰州晨报》

错位的“龙”应被纠正

一个“名”其实就是一种简化了的意识形态,它内在地隐含着一种价值判断。中国的“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为一个“去恐怖化”的过程,它已经逐渐变成了广泛的正面形象,并日益凝结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这时候,如果西方仍然以dragon的远古意义上的“龙”来翻译现在的中国“龙”,那么这必然是对真实含义的误读与误解。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改动一个名词的译法就能逐步地消弭纠纷,还原本真形象,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应该学会如何保卫自己的“文化形象”,中国的文化传统还没有作古,它不是被描述、被诉说的被动客体。恰恰相反,承继了她的当代中国人应该自己“说话”,发出文化上的强音来主动地阐释自己的真实形象,来合理地保卫和建构自己的文化新形象!天津孟隋

改名是为经济利益

“学术无禁区”,探讨中华龙更改英文名,本无可厚非。但动辄拿民族大义说事,或暴跳如雷,或微言大义,则大可不必。事实上被热情鼓吹的中华龙改名事件,却是另有“潜台词”。

且看中新社兰州11月19日电的一段背景资料———甘肃,是中华龙祖伏羲、女娲的故里,是中华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了解,2004年,兰州建成了以龙文化为主旨的主题公园———龙源,通过雕刻、书法、剪纸、园林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华龙文化。

原来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在这种语境下打量为中华龙改英文名之事,我们便发觉,在眼球经济大行其道的当前,无论是制造话题,还是重新神化龙,其潜台词都很明显。发表引人注目的议题,只是赚取眼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