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文化与信仰

2012-01-18 长江日报(武汉)  

 

闸东山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在辽宁阜新查海村的一个山冈上,发现了一条由石块堆成的长19.7米,宽1-2米,头向南,跃跃欲飞的龙,该龙距今8000年,被命名为查海龙。由此学者推断,已发现的实体龙形就有8000年,那么在人间开始追捧龙的信仰至少一万年。
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信仰文化之一。从信众数量上看,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龙在大自然中并不存在,但它却是植根于华人精神领域永远挥之不去的主观存在,世界任何一个信仰文化的信众数量都远不及龙的信众数量。从历史影响上看,龙在中华大地呼风唤雨近万年,最终成为民族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情感纽带。我们知道,任何文化都是历史的,都有产生、发展、衰减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和中华人民的社会活动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创造性。但任何中国传统文化都不及龙文化影响的广泛性和渗透的彻底性。从历史发展的纵向上看,没有哪个文化像龙文化那样历史巨长且从未中断过,大部分传统文化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过批判、抛弃甚至被历史抹去。从社会地域横向上看,没有哪个文化能够像龙文化那样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
那么,龙文化为什么能够独领风骚近万年呢?从信仰和传承的主体上看,因为它是中国唯一能够使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共同认可和接受的文化;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共同打造和繁荣的文化。虽然他们各自的主观目标不尽相同,但他们共同的信仰追求和打造就客观成为龙文化不绝的生命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灿若群星,各种信仰叠加纷繁,世界华人的信仰文化逐步趋同,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在解释一种社会问题时,现象往往很复杂,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龙文化反映的是人类共同本性的追求,不是一种利益集团的单纯说教。人类的共同愿景都可以在中华龙这个集合生灵的身上得以体现。比如:龙的融合与和谐反映了人对道德秉性的共同制约的意愿。龙并不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具体物象,它最初可能诞生于九州图腾合符:8000年前,当伏羲使九州第一次大融合时,将诸如蛇部落、鹰部落、马部落、水族等部落民族图腾的一部分组合成龙的形象。图腾的包容和民族的和谐,集中反映了人们为了追求最高利益而达成的妥协,这种共同的妥协就是一种共同制约的最高道德秉性标准。再如:人们赋予龙的善变和创新体现了人类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人们赋予龙的形状为应龙、蛟龙、盘龙、行龙、升龙、降龙等,就是祈盼人像龙那样能适合在多种复杂的气候环境中随心所欲地生存发展。又如:人们赋予龙的利用自然和超自然的能力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而追求强大生存技能的渴望。
一句话:从龙身上体现的融合团结、善变创新、无畏奋进等特质,集中反映了人类为追求幸福而征服大自然的共同本质要求,最本质的共同需求无疑就是共同的信仰。
在中国社会现阶段中,我们不否认信仰缺失和物欲横流的客观存在。但龙的传人终究不会抛弃龙的精神,在新的一轮龙年到来之时,武汉发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把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龙吟之声,它代表华夏中部正在崛起,整个中国龙将要腾飞世界。但愿世界华人龙年龙凤呈祥,祝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腾飞世界!
(本文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